小米如何造“特斯拉”?献给雷军的两份“小米汽车”企划书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综合报道:这几天圈子里面盛传“智能手机制造商小米拟进军电动汽车行业”,这个消息目前无法辩认虚实,看到有朋友谈到制造电动车种种困境,笔者倒想谈谈IT行业或者别的制造领域进军“电动汽车制造业”有没有可能性,或者有没有所谓的“捷径”。
跨行业进军电动汽车制造领域没有媒体朋友理解的那么难,也没有很多理解的那么容易。没有那么难的原因是因为当下遍布全球的供应商,能够给予你提供技术咨询、制造咨询、产品规划咨询,这些都可以让你进入这个行业,从外行转变为内行。
没有那么容易是因为,想要做好电动汽车,需要克服的问题不是造出来一辆车,我们经常看到某地某人造出来一辆车的新闻,这个门槛太低,如何做好一款车,并且采用一个立体化的战略去设计、制造到营销,这个需要不仅仅是魄力,还有运气的成分在里面。
所谓“难”或者“易”,关键是当事者最初的心理预期,看你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市场份额,什么样的企业未来。如果是未来实现自己的造车梦,这个实现起来并不难,如果想要赚钱则还需要下更多功夫。那么小米该如何去实现电动汽车制造梦,成为“中国特斯拉”呢?下面就来看看两位业内人士给雷军的“小米汽车”计划书。
献给雷军的“小米汽车”企划书一:
第一、并购一家整车车企和入股几家供应商
笔者第一个建立便是并购一家整车制造商,这个方面最好是中国本土的汽车制造商,当然如果有能力去并购海外的汽车制造商则更好。这个步骤包括特斯拉汽车当年也进行了这个步骤,艾伦穆斯科并非特斯拉的最初创始人。
为什么这么做呢,因为这样的话你就具备了制造商电动汽车最基本的资源,而作为整车制造商来讲,这些是赖以生存的东西。此前笔者的文章也谈到了相关的内容,不妨在这里在论述一下,当下在全球范围内,只要有足够的集成能力和资金链条都可以完成汽车制造流程,这个并不是虚妄。
我们谈到的汽车技术主要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其一是理论研究阶段,其二是应用集成阶段,其三是产品商业化推广阶段。对于理论研究阶段主要存在于一些著名的高校、研究所,这里面主要指的是欧美都一流的高校研究所,因为我国很多研究机构目前走的路子并不是原创性的理论研究,而是跟随海外研究所或者纯粹利用一些试验条件为企业打工,这点属于研究机构运作的朋友都了解这方面的情况,当然我们也看到了很多著名的汽车企业自身也作了很多理论研究,并且这些逐步形成其核心技术,这些笔者在今后的文章中会详细表述。
第二个阶段属于集成应用阶段,这点主要的任务集中在汽车制造商的肩头上,普遍存在汽车制造商的众多研究中心身上,回顾汽车集成的过程,一款汽车产品在开发之初主要找到自己的产品定位,然后根据产品的定位选择相应的零部件供应商,当下的零部件供应商可以让汽车整车制造商获得任何部件,然后再根据质量控制标准进行汽车的设计和生产。
第三个阶段是让自己生产制造商的产品让消费者接受,并根据情况进行调整,这样就完成了整个汽车的产品过程。很多人可能会疑问汽车制造商的最大难点和责任在哪里,当然在于汽车质量流程的控制上,书面上来讲属于标准流程,这些很多汽车并购的关键内容,当然也属于汽车制造商的最基本的责任之一。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