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原材料价格上涨 企业损失该如何补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通常越是产品附加值高的生产环节,对原材料涨价的态度都比较平和。越是原材料成本占的比例高,产品附加值越小,企业对原材料涨价越在乎。俗话说的好“堤内损失,堤外补”。原材料涨价时,损失应该如何补?
这种“补”法从成本管理角度看无非有两种:一是,要求企业加强成本管理,挖掘企业内部潜力,以降低成本来消化涨价因素;二是,企业 的产品也随原材料的涨价而涨价,把涨价所带来的危机再转嫁出去。第一种办法在前面已进行了较详细的讨论,这里就不在赘述。我们知道企业靠产品涨价来消化原 材料涨价是很有效的,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为什么在原材料不断涨价的一年多里空调产品的价格不但不涨反而在一直走低呢?
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空调在家电行业里是一个后起之秀,前几年一直是暴利行业。虽然这几年价格一直是在走低,但远远还没有到把水分挤干的地步,行业还是有能力化解因原材料涨价带来的压力,也就是说行业平均价格接近或低于成本水平是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第二空调市场的竞争激烈,导致了各品牌为了取得竞争的主动权纷纷祭起了价格战的利剑,毕竟价格因素是抢占市场扩大规模和制打击争对手的锐利武器。尤其像格兰仕以低价著称的企业在三年前杀入空调行业时就称,要把空调的价格拦腰砍一半。三年后的今天,空调价格的确是下调了几乎一半。由此可以看出,市场竞争激烈导致了各个品牌不敢轻易实施涨价策略;
第三在空调产业链中上下游企业的实力差别很大,另配件企 业一般来说实力较小,大部分是依托整机生产企业而生存。当遇到原材料涨价时,都是另部件配套企业处于搏弈的弱势,除压缩机技术含量较高,还有一定的话语权 外,其他企业只能自己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来消化涨价的因素。而压缩机这几年也是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状况,其说话也不能很硬气;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内实力较强的几个大品牌为了封杀小品牌的生存空间,进行所谓的强势“洗牌”,以强大的品牌实力携超低价格的 “特价机”出击市场。如,去年11月初,也正是又一轮原材料价格上涨之时,格力、美的先后将自己小一匹挂机降至1100元以下,明显就是封堵小品牌的退 路。
由此可以看出,上述几方面的原因导致出现了一年多来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而终端产品价格却不能同步上涨的怪现象。
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个“度”的限制,超过了这个“度”事情就可能要发生质的变化。这次原材料价格上涨已经出续了近一年半了,另配件 企业的水分已差不多被挤干,大部分已处于亏顺的边缘,无法再承受原材料的涨价,如果再不向下游企业涨价就很可能出现难以为继的状况。压缩机企业的多次密谋 涨价和压缩机出现的“先货后款”转变为“先款后货”现象就清楚表明了这一点。这充分表明行业整体价格上涨已露出端倪。
其实,在涨价与不涨价的搏弈中,也是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在一年也曾有过是否涨价的讨论,可那时还处于本次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初 期,对终端产品成本上升的压力还没有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所以,讨论归讨论,涨不涨还得看市场。进入2004年情况就不同了,一是原材料价格还在上涨。现在 的上涨已不在仅仅是心理上的压力,而确确实实是在另配件的采购上遇到了调价。广东某 空调企业副总经理就称,凡涉及金属原材料的配件与去年同期相比采购成本有了明显提升,压缩机的涨幅最大,在15%—20%之间,两器、电机、钣金、铜线等 都在10%以上。以石油为原材料的塑料件涨幅相对小一些,但也接近10%。二是另配件企业的状况已到了不堪重负的地步。据浙江一位为空调企业配套电机厂的老板介绍,由于原材料持续涨价,尤其是制造电机所需的钢材、铜材涨幅较大,使得电机的成本上升,现在是生产的越多亏的就越大。而整机厂又不接受我们的涨价,不得已我现在只好停产,否则我就亏大了。
一切迹象都在表明空调涨价的压力愈来愈大,大有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之势。我们知道在过一个月,就是四月份。四月是传统意义上的空调旺 季的开始,如果今年天气有利,在原材料准备不足的情况下会出现产品供不应求的状况,断货一旦发生很可能就是调整价格的最佳时机。在此之前,及就是再难各个 品牌也不会轻易出台涨价。
事实上,很多品牌尤其是中小品牌,已经感受到了涨价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之势的气氛。但对外却都是三缄其口,轻易不敢表露自己的观 点。大品牌的顾虑是,如果轻易言上调产品价格的话,利用原材料涨价达到加速洗牌、清理市场的目的将会半途而废、前功尽弃。而中小品牌的想法是,如果急迫的 讲要上调产品价格的话,很可能被竞争对手抓住把柄,说你已经无法承受原材料涨价带来的压力,极大的损害品牌形象。所以说,产品涨价虽然已是迫在眉睫,但就 是谁都不肯打响这“第一枪”。
因此,真要是空调产品价格上涨的话,方式也会区别于以往。许多品牌可能会采取只做不说的办法,如以推出新品的形式把定价抬高,而原 来的老款和特价机只说无货。这样力推新品就无形中实现了涨价的目的,根本就没有必要大张旗鼓的去嚷嚷涨家的事。短缺经济时代的那种靠炒作涨价去鼓动消费者 去抢购的做法早已不合时宜。理智的去想一想,到了空调旺季集中消费时,不是那一个品牌能够做到独揽市场的。空调就是这样的消费特性,我们为什么非要逆势而行呢?
延伸阅读:中央空调品牌集中度提升 国产异军突起高智商空调是否“叫座” 需要时间来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