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IC扶持政策有名无实?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摘要: 国内集成电路产业链处在脱节状态,整机企业并不使用国内生产的芯片,芯片企业也在找国外企业代工。其实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产业链上下游合作除了需要建立信任之外,还存在市场、技术和应用风险。对此,需要政府制定相关政策,用政策红线将珍珠串成项链,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实现充分联动。
关键字: 集成电路,半导体行业
在“908工程”、“909工程”等重大工程的推动下,在18号文、4号文等重大政策的推进下,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2012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总销售额已达2158.5亿元,产业规模已经由不足世界集成电路产业总规模的6‰提高到8%;产业链形成设计业、制造业、封测业三大环节共同发展的较为完善的格局。
但是,当我们以全球视野审视自身在集成电路产业中的位置时,发现我们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并没有缩小。例如,在制造工艺上,我国仍至少落后国际先进工艺两代。此外,我国集成电路市场80%以上的需求仍依赖进口。
从国家层面看,在政策上已经给予集成电路产业以倾斜、以扶持,但为什么我们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很大差距,产业自身竞争力弱的局面也仍然没有改变?
在找寻答案的过程中,我们不妨先看一下集成电路产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情况。美国对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一贯比较重视,政府采购是主要扶持政策之一。比如在克林顿时期,政府采购计算机及相关产品的订单达90亿美元。此外,美国也利用贸易手段来维护本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美日贸易之争就是典型事例。再来看日本,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划到SoC基础技术开发计划等一系列半导体研究计划,均由日本政府牵头,日本半导体产业在上个世纪一度称雄世界。当年不如中国的韩国集成电路产业,现如今已跃居成为全球第二,更主要得益于韩国政府1980年以来在高技术产业方面实施的重点扶持政策。
可以看出,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扶持。再次审视我国对集成电路产业的政策扶持,存在如下症结:
一是存在虎头蛇尾的现象,重原则轻细则。这种症结导致政策执行力度不大,可操作性不强。比如,4号文发布后,实施细则至今仍未推出。同时,由于一些政策可操作性不强,无法有效激发企业的积极性。例如,4号文规定“对集成电路企业为实现资源整合和做大做强进行的跨地区重组并购,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积极支持引导”,但是对如何积极支持引导,没有做具体说明;企业在实际整合并购过程中,无法得到政策的相应扶持。
二是存在平均主义的问题,重面广乏重点。集成电路产业是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型产业,“撒胡椒面”式的扶持不符合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规律,不仅导致资源分散和浪费,也无法真正培育出龙头企业。此外,也会使一些企业钻“政策红利”的空子,而不是专心做产品、做市场,这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真正做事的企业。
三是存在行政干预过多的情况,重审批缺自主。政府对一些重大项目审批时间长、审批部门多,制约了企业发展的自主性,错失了一些机会。例如,对于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和产品的认定,需要企业向其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国家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多个部门审批,且审批周期冗长。同时,过多行政手段干预,也导致“一碗水端不平”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企业的能动性。
我们正迎来第三次工业革命,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跨越式发展提供有效政策保障,至关重要。
制定促进产业链合作的政策,打通产业链。当前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拥有良好的产业环境——系统公司、电脑公司、消费电子公司在不断壮大。但是,国内集成电路产业链处在脱节状态,整机企业并不使用国内生产的芯片,芯片企业也在找国外企业代工。其实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产业链上下游合作除了需要建立信任之外,还存在市场、技术和应用风险。对此,需要政府制定相关政策,用政策红线将珍珠串成项链,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实现充分联动。
完善支持标准出台的专项发展基金,打通资金链。政策的前提是要充分符合WTO国际规则,避免国际贸易摩擦。应适时推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基金,严格划分科研基金和产业基金,科研基金用于技术研究开发,可不必苛求利润回报;但对于产业基金,则需要企业实现产业化,保证利润回报。建立基金投资标准,不仅可以有针对性地扶持重点企业,也可以克服政策中的平均主义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堵住“政策红利”的空子。
当然,在产业政策铺路的同时,需要企业自身的加倍努力,时刻把握市场发展的脉搏。唯如此,才能真正提升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