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芯片利润大头被外企赚走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摘要: “虽然我们的蓝宝石衬底技术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但是芯片技术却是一片空白。”他坦言。
关键字: LED,芯片,飞利浦
“重庆造”大尺寸蓝宝石衬底“风光”出口海外,自2011年下半年投产以来,四联光电已经成为欧司朗、飞利浦等世界顶级照明制造商的首选合作伙伴。面对如此漂亮的一张“成绩单”,日前四联光电技术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却显得忧心忡忡。
“虽然我们的蓝宝石衬底技术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但是芯片技术却是一片空白。”他坦言。
据他介绍,LED产业链从上到下包括衬底、外延和芯片、封装、应用四个环节。由于LED行业内竞争激烈,其他环节的平均利润率能达到10%已经算不错了,但国外高端芯片的平均利润率却达到30%!
原来,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德国、日本、美国、荷兰等国家的企业把芯片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手中,已经形成了专利壁垒,国内企业要用高端芯片,就只能从国外进口。
前不久,一直是中国LED产业发展重地的深圳,突然宣布废止2009年出台的LED产业规划。其背景就是大量企业盲目涌入LED下游封装、应用市场,扎堆发展,造成产能过剩,而大部分中上游的衬底、芯片市场却核心竞争力不足。整个产业并没如当初想象那样迅猛发展,连不少产值“亿元级”的企业都倒闭了。
四联集团也不能例外。自2008年海外“抄底”,收购了美国霍尼韦尔公司的加拿大蓝宝石业务后,四联集团不仅在蓝宝石衬底上有了很强的技术优势,在封装、应用环节也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但他们的芯片绝大部分仍然依赖进口,“这导致我们LED产品中芯片环节的利润大头基本上被老外赚走了。”
怎么办?四联光电想出了两招应对之策。一是以专利换专利,实现专利交叉许可,相互使用。目前,四联光电手中握有72项专利,大多布局在封装、应用环节。如果国外企业在中国市场要向下游发展,至少四联光电也能形成一些专利障碍,为交叉许可作“筹码”。二是紧盯国际上LED产业的前沿技术,在产品研发之前,提早在中国进行专利布局。“目前,我们正在进行这两方面的努力。”该负责人称。
专家点评
“专利壁垒”威胁产业安全
“中国LED产业虽初步形成了较完整的产业链,但国内企业大多集中在下游产业,进入中上游的很少。”重庆市知识产权研究会副理事长、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陈纪纲表示,这种结构不平衡,归根结底是技术缺失造成的。
重庆市已明确提出要加快LED产业的发展。但今年3月重庆市完成的《LED产业专利分析》报告指出,国内LED专利在衬底、外延与芯片等中上游领域的占比仅4.1%,更多的则分布在封装、应用等环节,而国外这一比例是17.3%。
其中,芯片的专利最密集。日本、韩国、美国以及欧洲在这方面的申请专利量占申请总量的76.6%,而中国(不包括台湾地区)却仅占7.2%。
由此,国外企业往往采用设置专利壁垒的方式,保持其在相关领域的优势。“掌握了专利就掌握了话语权,别人想提价就提价,想不跟谁合作就不跟谁合作,我们企业没技术,在竞争中始终处于不利的地位。”陈纪纲坦言,眼下,Cree、欧司朗、日亚化学、丰田合成、飞利浦五大跨国巨头实际上已经在LED行业联手筑起了上述的专利壁垒。
“这会像一颗‘定时炸弹’,给企业发展带来后患,国外企业甚至会频繁制造贸易摩擦和知识产权纠纷,打压整个产业。”陈纪纲表示,这实质上也涉及到国家与国家的利益冲突和博弈。
[#page#]
这样的经历,重庆不是没有过。
当年的汽摩产业,就遭到国外企业疯狂打压,而且几乎重庆所有摩企都被告上过法庭。虽然他们也进行了绝地反击,但在高利润、高附加值产品等方面仍很不乐观。
2012年,重庆市5家汽摩企业因为应对专利壁垒,增加成本498.75万美元,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933万美元。
重庆正在着手的页岩气开发,同样面临如此的困境。大约200家美国企业掌握全球95%以上的专利,形成产业技术垄断,这将导致中国企业不得不与美国公司合作。
如何保障产业发展的安全?
陈纪纲认为,首先,企业要学会用专利战略武装自己,现阶段可通过“参照创新”形式,对竞争对手的核心专利进行改进,绕过国外的专利技术封锁,规避侵权风险。
其次,整合产业内的技术和专利资源,构建自己的外围专利网,由龙头企业带动,形成不同的产业联盟,“抱团”应对专利壁垒。
再次,政府要探索建立知识产权预警机制,鼓励企业积极应对专利诉讼。
“专利问题说到底是经济利益问题,中国庞大的市场是外国公司垂涎的。我们应思考如何在WTO框架下,以市场为筹码,与外国企业在技术创新、专利许可等方面进行交易,以期达到双方利益的平衡。”陈纪纲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