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电动汽车寥寥无几 何时普及?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摘要: 自从2010年,或者说至少从2010年我们国家就开始重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了,可这两年过去我们看到了什么?混合动力车基本都是日本的,除了大街上跑的“老年代步自家用”几乎看不见一辆真正意义上的电动汽车。难道真的是我们的技术问题,只能生产点“老年代步”了么?显然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进口的电动汽车你也看不见几辆。
关键字: 电动汽车,充电桩,充电设施
虽然有些是厂家为了展示自己的技术而打造的“噱头”车,但还是有不少经济又实用的家用车,尤其是我们的自主品牌,无论是价格或是续航里程,从“民用”这个角度来看都是很符合标准的。但为什么在如今大力发展电动汽车的今天,这类车在马路上却是寥寥无几,其认为最大的问题就是充电设施的不完善。不知道想买电动汽车的您是否也有这样的顾虑?
电动汽车结构图
自从2010年,或者说至少从2010年我们国家就开始重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了,可这两年过去我们看到了什么?混合动力车基本都是日本的,除了大街上跑的“老年代步自家用”几乎看不见一辆真正意义上的电动汽车。难道真的是我们的技术问题,只能生产点“老年代步”了么?显然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进口的电动汽车你也看不见几辆。
那么到底是什么限制了电动汽车的普及?价格?样式?续航里程?这些都是次要问题,或者说都不是最急待解决的。然而最关键的还是那个原因:“去哪里充电?”。
或许你会说,这不主要问题,现在很多车都可以用家用电源充电;又或许你会说价格太贵,才是电动汽车的最大障碍;等等的理由我绝对相信你能列出一大堆,但是我想问,如果我卖给你一部iPhone只有现在市面一半的价格,但是我没有充电器卖给你,你唯一能充电的方法就是当手机没电的时候来“4S”店里排队充电,你是否还会选择它?送给你或许你会要,但是送你辆跑完了没地方“加油”的车,你嫌不嫌他占地儿啊!至于家用电源充电的问题其实也很简单,你可以先数数你家住的层数,然后再算一算需要买多少个插线板儿。
[#page#]
在北京的延庆,平谷和房山区,都有过百辆的电动出租车每天在为市民服务着,我虽未亲身体验过,但还是有幸在路上见到过一次这种电动出租车,在近距离与它并驾齐驱的时候,我能很明显感觉到它的动力和速度,作为都市交通的代步工具真的是很不错,而且续航能力也完全能够满足大多数人的需要,如果你硬要说你想开着它去西藏自驾游,看它能不能满足你,那我只能很无奈地说“这个真没有”。
但是同样的问题依然存在,司机师傅们给车充电需要到固定的示范点去,其他地方根本就没有充电桩,这就是为什么房山的电动出租车只在房山提供服务,延庆的只在延庆拉活儿。
远的欧洲不说,就说近的日本,一些主要的商业街和大型的地下车库里面都会有电动汽车充电桩的设计,地面停车场也有不少可供电动汽车充电的设施,虽然不像加油站那样密集,但是完全能够满足电动车主的需求,因为电动汽车的数量也不像燃油车那么多。而对于上班族来说,公司的停车场配备充电桩更是一项基本的设施,当然住宅小区也不例外,数目虽不多但至少有。
其实充电桩远没有加油站那么复杂,街道路边,商场的车库,甚至楼下墙角都可以,而且就工程量和技术而言远比下水道的建设要简单的多,如果充电站能有加油站一半的数量,现在大街上绝不止跑这么几辆电动汽车。
我们在设施上的投资其实并不小,而且至少也有两年的时间,但是我们今天的设施似乎并没有起到预期的作用。
位于北京北苑路凯旋城附近的国家电网充电站,占地面积着实不小,路过的时候工程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希望施工方能够加把劲儿,让热爱环保的人们早日实现零排放的出行。
在航天桥充电站没有看到工作人员,也没有找到入口在哪。看到的只是航天桥下这一排整齐的充电桩静静地站在那里,心里不禁发出一声叹息。
最后北土城的充电站也是不对外开放的,但是这里是专门为我们的电动公交进行充换电服务,据说这里也是北京唯一一处电动公交的充换电站,虽然不能让私人享受服务,我们还是希望这样的电站能多一些,绿色公交多一些。
我也从国外的网站查阅了一些城市或者国家的充电桩分布图,谨以两个城市来举例子,北京和巴黎。
当你看到这一组图片的时候第一感觉也许是觉得北京确实比巴黎要落后很多,但是相信去过巴黎旅游的北京朋友更能理解这个“很”字,没错,那就是面积。三张图的大小虽然差不多,但是巴黎市区仅相当于北京二环的大小,也就是我在三张图上分别用红色线条勾勒出来的范围,红线内的实际土地面积是基本相等的。清楚了这一点再想想我们的设施普及,哼哼!
在国外,不仅是政府出面大量普及配套设施,部分厂家也将配套工作做得十分到位。举两个大家最熟悉的厂家,大众和丰田。这两个厂家不仅在汽车制造上有一定的成就和水平,同时在电动汽车的充电设施上面也下了很多功夫,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下面的文章,看看大众是如何做的。
其实,电动汽车的普及和推广也不仅仅是多建造几个充电桩这么简单的问题,但如果这么简单的问题都无法解决和谈后面的复杂呢?广州的首次摇号,新能源汽车为什么会出现“求不应供”,没错,我没有写错,就是“求不应供”,这问题不得不让人深思。
现在市场的供求双方一方是抱怨“车都没人买,我弄那么些电桩做啥子嘛”,另一方抱怨“买了车子没地方充电,我买它做啥子嘛”。如果一方不先“妥协”,那这问题就会陷入一个死循环,不过显然需要先“妥协”的不应是求的一方。[!--empirenews.page--]
目前市面已有的纯电动车型续航里程都十分有限,若充电设施又跟不上,实在很难发展。千里马之所以能成为千里马,一是要有伯乐识得,二是要保证有高品质充足的草料。显然,伯乐到处都是,电动汽车的优势人尽皆知,可是这“草料”似乎就不那么充足了。或许在若干年之后,马路两旁布满的不是“停车位”而是充电桩的时候,我们的电动汽车才能真正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