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电机能效等级被修订 入市门槛提高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摘要: 7月6日,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工业一部主办,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承办的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国家能效标准宣贯会暨高效电动机市场转型论坛在京召开。
关键字: 三相异步电动机, 电动机
7月6日,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工业一部主办,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承办的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国家能效标准宣贯会暨高效电动机市场转型论坛在京召开。
新标准要求有所提高
新标准发布以后,现电机4级产品,原能效3级产品将不能再在市场上销售,2级以上产品才为节能产品。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工业一部主任殷明汉表示,这项新标准对电动机的能效限定值提升了2%,由于电动机是一个很成熟的产品了,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是一个关键的提升。
同时,GB18613-2012版电动机能效标准的能效限定值(能效3级)设定在原GB18613-2006标准的2级水平上。也就是说,新标准实施后,原标准3级水平的电动机将成为淘汰产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原标准能效3级的电动机(Y、Y2系列)将被禁止生产、进口销售。可以说,我国电动机行业将处于一个更新换代,产品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为电动机生产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
据中国标准化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赵跃进介绍,此次标准只有能效级别不低于3级为强制性的,其余都为推荐性的。
新标准主要变化如下:标准的额定功率范围从原标准的0.55千瓦~315千瓦,改变为0.75千瓦~375千瓦;相应提高了各级电动机能效标准;试验方法按GB/T1032中的B法,测量输入输出功率的损耗分析法测量;取消了电动机在75%额定输出功率下的效率要求;取消了原标准4.5.2对功率因数的要求;取消了原标准第六章对能效等级标注的要求。据了解,新版GB18613-2012全面提高了我国电动机的能效指标,能效3级、能效2级与国际标准IEC60034-30的IE2和IE3保持一致,并在国际上首先将国际标准中的IE4指标作为我国的1级能效写入国家标准中,该标准的实施将促进我国电动机能效值达到欧洲的水平。
监督与惠民政策将跟进
专家表示,新标准实施后,这就要求电动机生产企业必须尽快依据新标准组织生产;电机 用户方要掌握标准,按照新标准进行采购;检测机构工作人员必须准确掌握标准,开展能效的监督检查;能效标识和节能认证机构必须配合企业做好换版工作。
此外,惠民工作与节能认证工作将跟进。企业需要掌握好更多的相关政策,以保证更好执行能效标准。企业可通过财政补贴政策、收税优惠政策、政策采购政策,节能标准、标识制度、节能产品认证等方式获得政策的支持。
记者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节能产品惠民办公室了解到,企业可以通过网站下载表格进行申报工作。针对目前新的标准,惠民工作也将有一定的推进,将完善实施机制,研究制定信息核查方案,完善评审流程,理顺与能效标准标识及其他相关政策的衔接工作。
此外,监督执行工作是企业关注的一个环节。殷明汉表示,在监督方面今年和质检总局准备搞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的新能资源检查,还有打击虚标的专项行动,在这项工作中,列入了五个家电产品,其中包含电机产品。9月1日以后,质检总局、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将共同做好市场的监督工作,主要监督新生产的电机是不是符合18613最新的版本。
难度与希望并行
实际上,电机 节能工作推广的并不算顺利,企业对推广工作也存在一些顾虑。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副处长尤勇对此表示:“我们曾经从末端抓淘汰落后,督促使用企业把落后电机淘汰掉,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每年组织到各地企业去检查,不光是电机,包括风机等,我们发现企业所用的落后产品多在使用电机Y系列的高耗能产品。”
他认为,主要原因是电机既是一个生产产品,同时也是一个消费产品,它为风机、水泵、压缩机等产品进行配套。消费者往往不提出使用高效产品,生产企业当然也不会去配备。因此,我认为,是否能从电机使用方抓起,从源头逐渐把电机效能提升。
对于高效电机推广难的问题众多企业也感同身受,一家企业表示,虽然电机本身的成本仅占总消费成本的2%,但终端用户往往还主要优先购买低价产品,而不去选择节能产品。
还有企业认为,节能补贴可能到企业手里的周期过长,用户感受不到企业的让利,企业也无法从资金上获得援助。
因此有企业建议,企业节能产品的能效评估与认证环节都应该得到更多的经济支持。电机能效标准不能光从源尾的生产企业抓,更重要的是要从采购者抓起。
显然高效电机 标准工作的实施工作仍困难重重,但众专家认为标准前行势在必行。据了解,国际金融危机后,欧美等发达国家竞相实施“再工业化”、“绿色新政”,在普遍生产使用IE2电机的基础上,加快推广IE3电机,不断提高能效指标和市场准入门槛。欧盟已于2011年6月把能效限定值提高到IE2,相当于目前我国电机能效新标准3级的水平;而美国早已将相当于新版标准的2级作为市场准入值。目前我国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出口比例在17%左右,如果因循守旧,不奋起直追,电机能效水平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国际竞争力就难以提升,国际市场更难以扩展。
发改委环资司节能处金明红表示,虽然有一定难度,我们有信心实施好这个标准。中国是制造大国,也是电机 出口大国,很多企业已具备生产节能产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