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SCDMA产业关键时刻风波不断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TD-SCDMA的发展之所以受到瞩目,主要是因为它是大陆业界第一个被高度动员、也是最接近商用化的自有通讯标准,期间曾多次传出有机会输出海外,让业界相当振奋。不过,从最近TD-SCDMA商用测试的手机销售远不如预期、凯明倒地、产业一片悲观声浪来看,TD-SCDMA产业似乎走到了关键时刻。被弄得人心惶惶的TD企业又该何去何从?
凯明倒地之谜
迟到多年的大陆自有3G标准TD-SCDMA,在今年4月终于正式对消费者展开门号及手机销售。但在5月6日,TD芯片龙头企业凯明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却宣布因资金无以为继,即日起终止运营。这一消息在业界掀起了轩然大波。
对于凯明的倒地,业界有着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凯明的大股东都是大有来头的,包括诺基亚(Nokia)、德州仪器(TI)、普天、大唐移动以及乐金电子等,最后竟然落到断炊的命运,主要原因是它将精力全都投入到迟迟未能商用化的TD-SCDMA。凯明将其全部精力都放在了3G上,但是TD-SCDMA商用化时程从2006年到2007年再到2008年,一延再延,大家从原本的信心满满到后来转趋保守。后来,凯明部分大股东支持态度松动,使得凯明增资不顺,向外求援也并未获得具体响应,终于掀起 “倒地”了风暴。
在业界还有另一种说法,就是认为凯明倒下的关键因素是企业大股东诺基亚和德州仪器的看法不一致。事实上,原本关系紧密的诺基亚及德州仪器,随着双方各自扩展新供货商与新客户,现在的合作关系已经无法与过去同日而语,诺基亚的手机芯片供货商已经新增意法半导体、Broadcom及英飞凌(Infineon),而德仪也已摆脱诺基亚「御用」手机芯片供货商的角色。就这样,双方有意与对方“脱勾”并在TD-SCDMA领域寻找自己的路,最终导致双方对凯明的产品发展和公司定位出现歧异。
面对业界的议论纷纷,凯明倒地已经是个不能改变的事实。有更多的业界人士不禁深思:为何曾经让业界相当振奋的TD-SCDMA却是如今的场面?在凯明倒地后,骨牌效应的说法始终没有停过。
凯明倒地是骨牌效应的启程?
“凯明倒闭原因在于,其全部精力放在了3G上,再加上转向不及时,才导致了今日之变。”鼎芯通讯有限公司(下简称“鼎芯”)董事长陈凯与凯明的老总俞玉书是多年的好友,提及此事他亦伤感不已。他继而轻叹道:“幸亏我们转向早。”
笔者面前的陈凯,与两年前相比,他的头发白了许多,也更显得沧桑,但精神不错。现在他已经闭口不谈“上市”了,因为如今的鼎芯已经从一个获得两轮融资、准备上市的企业变成了只剩下不到20人的“小作坊”,企业正面临着严重“资金链危机”。
想当年,鼎芯也曾风光无限过。
鼎芯是与展讯通信有限公司几乎同时起步的芯片类企业,其研发的基于3G手机射频芯片“夏芯”,曾被誉为“中国射频第一芯”,填补了中国TD-SCDMA产业链的短板——射频领域。同时鼎芯还承担了国家发改委、信息产业部和科技部联合实施的“中国3G(TD-SCDMA)产业化国家级专项”射频集成电路研发项目。在美国这方面专业媒体EETIMES评出的“中国IC设计最具发展潜力的20家企业”中,鼎芯是惟一射频企业。然而,鼎芯从当初踌躇满志准备上市,到现在两度裁员,公司已从鼎盛时期80多人的研发团队变成了现在整个公司不到20名员工;获得多项专利的高科技产品射频芯片现在只能束之高阁;甚至在微电子港的办公室也从6间压缩到了2间……
目前,鼎芯转向了常规CMOS射频SOC芯片。这一领域已不具备高技术含量,尽管这一领域利润率已从最高的70%-80%降到10%左右的水平,但这却让鼎芯每月有了20多万的进账——这是鼎芯继续走下去的力量。
从筹划上市到濒临“关门”,鼎芯所遇到的问题只是中国芯片业一个缩影,这一产业正面临一场危机:3G迟迟不能商用导致了所有投资这一领域的企业受损,而漫长的投资周期则让风投VC不再钟情这一领域,多米诺骨牌效应将殃及其他环节上的半导体企业。
在凯明不支倒地后,包括天碁、重邮信科等芯片知名企业曾被点名,可能是下一个拉警报的TD-SCDMA芯片业者。这些业者都有1个共同点,都是专注于TD-SCDMA领域,投入时间均超过5年,目前研发团队都超过200人,试想公司投入开发迟迟未能商用化的产品长达5年以上,口袋再深也有用尽的时刻,也难怪凯明事件之后业界对骨牌效应的说法,始终没有停过。业界认为,凯明的倒闭其实只是行业的“分水岭”,更为严重的是这一状况将不断恶化。
“资金链危机”紧揪企业神经
在市场研究机构iSuppli公司分析师顾守军看来,“今年中国IC设计企业的销售额将达到36亿美元。但是我们如果细分一下产品,就会发现同质化竞争的严峻现状。手机、MP3/PMP和存储卡——500多家公司,一半的销售额只来自这3个产品。”
顾守军认为:“半导体产业已经从PC时代进入消费时代。2005年开始全球半导体的增速放缓,直到2012年年增长率都不会超过10%。”
在半导体成熟领域进入了、行业“生命周期”的同时,高科技含量领域却出现了如鼎芯一样的“国内商用市场不能启动,资本退潮两大难题”的现象。[!--empirenews.page--]
在陈凯眼中,2006年年底芯片业的颓势已比较明显,他说:“产业化速度慢,所有的产品不能量产,原来国家预计的今年上半年做到产业化的目标实现不了的,恐怕到明年也完不成。”现在美信电子、ATI电子(被联发科技收购)、展讯、北京天鸉科技有限公司(T3G)(与大唐通信重组)、凯明等一批企业,全在中国的3G产业上折戟沉沙。
在资本市场,像鼎芯这样的TMT(数字新媒体)企业曾是VC(风险投资者)们的最爱,但现在,他们宁愿投出的钱“打了水漂”,也不愿再往里投钱了。投资鼎芯的英特尔投资(IntelCapital)公司退出了。“风投已经失望了。”陈凯显得无可奈何,他说:“2004年上半年,Intel投资我们的时候,IBM挤着想进来,但现在连Intel也撤资了,大势所趋啊。”
3G的不能商用也殃及了像上海杰得微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杰得”)这样的企业,投资杰得的软银中国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也退出了。
欧阳合是杰得的老总,相比之下,他的日子好过一些,最近他的公司也裁掉了不少员工,但他将此戏称为“降低营运成本”,幸亏他旗下的多媒体芯片已有相当数量出口美国,每月能够有20万美元的进账,他说:“如果有三四个这样的客户,活下来是不成问题的。”
欧阳合认为近年来半导体行业出现危机,主要由两个原因造成:一是行业原因,半导体行业特性决定了这些以研发为主的企业因为技术超前而导致国内市场一片空白,3G没能应用之前基本上不能达成量产,而技术复杂又导致市场周期变得很长,用户品牌、忠诚度等方面的培育一样很漫长;另一方面,就是风险投资的不活跃使他们缺少了继续快速发展的动力。
欧阳合称:“不只是我们不好,全球整个半导体行业,包括韩国、台湾的一些企业日子都不好过,这是周期性的大气候,只能自然淘汰了。”
赛伯乐(cybernaut)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敏,尽管已从半导体领域赚回了大量“真金白银”,但是他仍表示在短时间内不会投资半导体产业。朱敏在业界被视为成功的投资典范,曾投下了几十家芯片企业,其中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展讯等已成功上市。朱敏坦言:“像投资展讯,做得很苦。我暂时不会再投半导体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