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热度灼人 瓶颈亟待打破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胡润的第2份能源富豪排行榜揭晓了,与去年相比,今年从事煤炭行业的富豪仍是能源榜单的主流,但今年能源榜显示,从事新兴能源的富豪明显增多,从去年的4位上升到14位,光是做太阳能的就有7位,其中无锡尚德董事长施正荣以人民币155亿元身价排名第一,而江苏的中电光伏就有4位股东上榜。
尚德无疑创造了又一个财富神话。尚德创始人、董事长施正荣博士由于持有尚德6800万股,成为身价超过11亿美元的富豪。而创造这笔巨额财富的时间,仅仅用了短短的4年。2001年1月,施正荣带着他在澳大利亚积累的光伏领域的知识和经验回到无锡创建了尚德,之后将尚德产能迅速扩大到目前120兆瓦太阳能电池的制造能力,排名全国第一、全球前十。
无锡尚德的财富神话诞生之后,“羊群效应”迅速显现。目前,国内太阳能光伏产业已经迎来了一波汹涌的资本热潮。华平、JP摩根、高盛等大佬纷纷带着大把现金欲挤入其中。
太阳能未来将维持大幅成长
油价高涨,加上环保意识的觉醒,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响应加入节能行列,根据半导体设备大厂应用材料(AppliedMaterials)预计,太阳能未来将维持大幅成长,2010年时将继半导体后成为另一举足轻重的产业。
太阳能发电的技术虽已存在数十年,但过去当原油每桶只有10~20美元、地球暖化不明显、臭氧层破洞没有扩大时期,太阳能发电只用在太空计划中,因此不需在意成本,所以一直到现在仍需至少2.5倍于现有发电成本的价格来装置一套可供家庭使用的太阳能发电装置,影响了需求成长。因此除了政策补贴可以刺激需求外,降低装置成本当然就是另一个有效提高装置意愿的方法。
近几年国际上许多国家都因为地球气候变暖等现象造成的天灾而警觉要积极寻找环保的再生或替代能源,太阳能因此成为全球积极推广的重点方案之一。随着油价高涨,加上全球暖化抑制的急迫性升高,多家大型企业纷纷加入响应环保节能的行列,在企业大楼屋顶装置太阳能板。旧金山市区内包括麦斯肯中心等,已有多处地点安装太阳能面板。在硅谷,微软园区已在今年4月份安装太阳能面板系统,设在园区内5栋大楼屋顶、总面积为31000平方英尺的太阳能壁板,可收集的太阳能电力级数,足以提供300间房屋的用电量;半导体公司Cypress也安装大型太阳能电力系统。目前装有太阳能电池的企业还有Google、通用汽车、美国娇生、以及Lowe's等。分析师预期,此股风潮将随着企业责任与形象快速蔓延开来,将为市场需求再提供另一强大的动能。
据了解,世界太阳能需要量在过去15年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06年年收入将达到99亿美元,到2010年将达到186亿美元。据预测,光伏产业在2010年前将保持每年30%的增长速度,之后到2050年也会有平均25%的年增幅。因此太阳能资源利用特别是光伏发电方面的市场化、产业化需求前景可观。
国内太阳能光伏产业迎来资本热潮
2005年12月中旬,无锡尚德首开内地民营企业先河,直接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不到一个月,尚德股价大幅飙升,最高曾达到每股45.95美元,公司市值超过50亿美元,成为全球太阳能光伏行业市值最高的公司。
而纽约证券交易所又将迎来一家中国的太阳能新贵公司——天威英利。3月21日,天威英利的控股股东G天威(600550,SH)公告称,天威英利拟将进行增资扩股并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并择机赴美上市。
无锡尚德的财富神话诞生之后,“羊群效应”迅速显现。目前,国内太阳能光伏产业已经迎来了一波汹涌的资本热潮。华平、JP摩根、高盛等大佬纷纷带着大把现金欲挤入其中。
事实上,除了天威英利、南京中电、航天机电等有产业背景的企业外,杉杉、春兰等业外资本也开始对太阳能产业进行疯狂的“押注”。
3月15日,杉杉股份发布公告称,其参股16.112%的杉杉尤利卡太阳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15MW太阳能生产线竣工投产。公告表示,公司已经储备了5MW的硅片,2006年预计产量为8MW太阳能电池及组件。
春兰集团计划斥资30亿元打造研究中心,其中大部分资金将用在新能源的开发上。春兰集团发展新能源产业将分三步走:第一步,搞镍氢电池;第二步,搞燃料电池;第三步,做太阳能电池和发电设备。
芯片业与太阳能行业一直密不可分。在过去的三年内,无锡尚德等太阳能光伏企业在这个行业取得了惊人的成功,而芯片半导体业却陷入了行业低迷时期。尽管,这两个行业的基本原料是相同的:硅片。
在太阳能光伏行业刚刚兴起之时,芯片厂废弃不用的头尾料一直是光伏产业的主要原料。芯片业对硅片的纯度、工艺以及固定资产投入要求都远远大于太阳能光伏产业。石英砂提纯之后,成为金属硅,纯度为98%。太阳能芯片纯度一般是99.999999999%,而芯片需要99%小数点之后11到13个9的极高纯度。
现在,中芯国际决定投资太阳能光伏产业,它已经具备了在光伏产业获得成功的许多因素,包括充足的现金、良好的管理和大量的科技人才储备。
在中芯公司的规划中,首期将投资2亿元于太阳能硅电池芯片生产项目,先期形成10MW的生产规模,在2006年一季度正式投产。5年以内将投资10亿元以上,形成100MW的生产能力。
与此同时,国内各大太阳能光伏企业无不正在筹划着规模宏大的扩产计划,几乎每一家公司的目标都直指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光伏基地”。
天威英利第三期扩产计划的投资金额可能高达36亿元,2006年4、5月份正式动工。资金从何而来?天威英利登陆纽交所只是时间的问题。由于天威分拆天威英利上市的计划不久前已获得了国内审批部门及纽交所的认可,天威英利上市只是在走必要的程序。而德意志银行极有可能作为天威英利赴美上市的主承销商,与天威英利展开一系列合作,为天威英利发行20%的股份,募集到大约30亿元人民币的资金。[!--empirenews.page--]
募集资金将被投入到天威英利太阳能三期工程中去,打造500MW/年生产规模的从硅片到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生产线。加上天威英利太阳能一、二期工程的总体产能硅片70MW、电池片60MW、电池组件100MW,最终三期工程完成后,天威英利的生产能力达到硅片570MW、电池片560MW、电池组件600MW,进而成为中国最大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
在太阳能光伏产业最为集中的江苏地区,南京中电正雄心勃勃地要成为无锡尚德的挑战者。位于南京市江宁开发区的南京中电电气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南京中电”)一片忙碌,公司三条生产线已经基本安装完毕,预计生产能力将达到100兆瓦。
光伏太阳能产业瓶颈亟待打破
但是,“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2007年要有大麻烦,技术、原材料、市场的瓶颈都可能让新的光伏生产企业举步维艰。”长期致力于在国内推广太阳能产业的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前中国太阳能学会)副理事长赵玉文却逆势疾呼。
而无锡尚德的施正荣认为,尽管中国太阳能光伏市场需求空间和空前的产能扩张,确实昭示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春天已经来临。然而温暖宜人的气候里,却隐藏着寒流,当寒流来袭的时候,每个人的御寒措施和能力是不一样的。
近年来,由于太阳能光伏市场呈“井喷”式增长,导致其原料太阳能级多晶硅价格急剧攀升,并刺激生产厂家加紧扩产,预计到2008年初全球多晶硅的产量将大幅增长。尽管太阳能电池需求旺盛,但目前太阳能电池企业必须面临的问题是高纯度晶体硅片短缺,这直接影响到整个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
硅材料缺口严重
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太阳能电池是晶体硅太阳能电池,而生产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原材料——高纯度多晶硅在我国却极度短缺,绝大部分需要依赖进口。据中国工程院专家调查,2005年,我国对多晶硅的需求量为3800吨,其中光伏产业需求2691吨,而2004年我国多晶硅的产量只有60吨,即使全部供应光伏产业,也仅占市场需求的2.6%,大量的缺口只能依赖进口。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赵玉文担忧地告诉记者,目前国内太阳能产业出现不正常状态:9成以上的原材料依赖进口,9成以上的产品出口,这样下去将严重影响中国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
目前中国硅材料生产能力和技术能力严重不足,即使突破技术上的局限,一个硅材料生产厂的建设也需要投资20亿元以及数年的建设周期,所以目前巨大的硅材料缺口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得到改善。
市场的瓶颈
再讲市场。目前光伏产业如此火热,大背景是《可再生能源法》的颁布给光伏产业带来了潜在商机,更直接的动因是欧洲特别是德国市场的爆发性增长。2004年,德国光伏发电市场增长了235%,市场需求的猛增与欧洲光伏生产滞后之间形成了很大的差距,同时也给了中国太阳能光伏行业一个巨大的成长空间。但里昂证券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2007年,德国市场将再次达到供需平衡。而全球光伏产业的三大国之一——日本的光伏生产一直保持出口强势。另一大国美国的光伏生产也是自给之后略有盈余。那时候,我国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卖给谁呢?
在中国,虽然《可再生能源法》已经颁布,但一位试图投资太阳能产业的人士表示:“国家目前已经明确了风电、生物质能发电的优惠措施,但对于太阳能发电的优惠则迟迟未有表态。”
另一位熟悉能源产业的人士则指出,国家对太阳能发电的慎重可以理解,太阳能发电成本大约是生物质发电(沼气发电)的7~12倍,风能发电的6~10倍,更是传统火力发电方式的11~18倍,如此昂贵的价格让太阳能光伏产业在中国的发展自然举步维艰。
资料显示,中国到2020年计划使用的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总量的15%,其中光伏发电仅占整个电量的0.08%。可以断言,中国的光伏市场将严重落后于光伏产能。所以2007年之后,我国光伏产业面临市场萎缩的巨大挑战。
技术的制约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最稀缺的其实并非硅资源,乃是提炼多晶硅的技术,核心技术的缺失已经成为我国光伏行业发展的头号风险。目前,多晶体硅的提纯和精炼技术基本掌握在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国的八大厂商手中,称为“改良西门子法”。八大厂商为了垄断市场,技术秘不外泄。我国以极低廉的价格出口金属硅,每公斤售价不到1美元。国外太阳能光伏企业购进提纯后,再以高出进口价好几倍的价格将高纯度晶体硅卖给我国的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2005年,我国共向日本和韩国出口纯度为98% 的工业硅23.7万吨,平均出口价格仅为0.1万美元/吨;而经提纯为晶体硅后,我国从以上两国进口价格暴涨至4.4 万美元/吨。
在核心技术被国外垄断的情况下,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缺乏引发的对外依存度过高正使晶体硅材料供应成为制约相关产业发展的瓶颈,同时也导致我国丰富的硅资源大量流失,沦为廉价的原料供应国,大量增值利润被拥有技术优势的国家赚取。尽管尚德的“一飞冲天”,让中国的光伏产业登时星光熠熠。但是,这个被誉为新能源行业的产业从一诞生,就面临着两头尴尬的困窘——缺乏原料(高纯度多晶硅)和远离市场(中国对光伏产品的需求量低),中国的光伏企业大都集中在组装、制造等价值较低的产业链中间环节。
在新一轮的投资热度下,未来很可能出现原材料和设备价格飞涨,而产品出口却竞相压价的局面,最终将导致几家大公司的毛利率下降。企业应加紧对太阳能级硅材料的研发,尽快实现自主知识产权,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从而从根本上扭转材料供应受制于人的不利局面。同时,国家应尽早出台诸如欧洲国家鼓励太阳能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如税收政策、补贴政策、光伏并网以及太阳能电价定价机制等。这样,一个新的光电时代才会到来。[!--empirenews.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