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 Air来了,iPad Pro还远吗?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毛主席说,“世界上决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全尺寸的iPad改名为iPad Air,表明苹果正准备更强大的平板电脑,按照Macbook的命名逻辑应该叫做iPad Pro。这和之前苹果测试12寸iPad的传闻不谋而合。郭明池透露产业链正在为苹果准备大尺寸屏幕,分辨率比目前的iPad提升40%。
iPad Air和iPad mini 2毫无疑问将大卖,更轻薄的全尺寸iPad和视网膜屏幕的iPad mini正是用户对iPad的最大诉求。然而平板电脑市场整体遇到了瓶颈,苹果希望iPad Pro拓展新市场而不是吞噬已有的产品线。这个新市场正是微软Surface一直坚持的生产力平板市场。这一点很多人已经觉察到了,本文则把精力放在产品本身,探讨iPad Pro可能具有的一些特征。
1、大尺寸、宽屏和4K高清
4K在未来几年会取代1080P成为流媒体的主流。苹果从来不吝在屏幕规格上给用户制造惊喜。12寸的屏幕上,PPI达到400(同郭明池预测的提升40%吻合)即可实现4K高清,不会大幅提升成本。
尺寸不仅包括大小,同样关乎长宽比。iPad目前4:3长宽比并不适合大尺寸屏幕。内容制造者喜欢宽屏,狭长的屏幕可以保持宽度的同时增大显示面积,Mac使用的16:10甚至iPhone使用的16:9都可能移植到iPad Pro上。
2、窗口化的多任务
iOS目前的多任务模式不适合生产力平板,内容制造者习惯在主操作界面旁边堆叠素材,提升工作效率。原有的iPad应用也得以以窗口模式在iPad Pro中运行直到开发者适配新的长宽比。完全像PC那样散乱的堆叠同样影响效率,用户在挥动手臂时容易遮挡视野,因此多任务在同一平面上的展现要满足某种逻辑,方便用户抓取。
3、压感电磁触控笔
鼠标在PC上实现的精确定位功能和左右键衍生出的诸多控制命令是手指无法取代的,这也是iPad迟迟不能成为生产力工具的主要原因。目前很多画家和设计师在iPad上使用Wacom手写笔,Adobe等第三方软件厂商已经针对这支笔进行了优化,苹果前年开始就申请了一揽子关于手写笔的专利,所以忘掉乔布斯对手写笔的嘲讽吧,那是iPhone的逻辑。
三星已经在Note上尝试了电磁笔,然而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最大的原因可能是三星位于Android产业链的下游,无力驱动谷歌和开发者为电磁笔做大量优化。再提醒一下,手写笔要取代的不是键盘,是鼠标。否则E人E本早就成为革命性产品了。
4、更多交互方式和接口,海量外设
笔者不认同在平板上加挂物理键盘的做法,这也不是苹果的风格。在膝盖上使用的时候,没有转轴的键盘无法固定屏幕,就需要第三个支点支撑屏幕,比笔记本体验更差,微软才会这么干。苹果的性格会选择优化虚拟键盘,增加语言输入识别率,或者一些笔者想不到的好点子,否则第一代iPhone就该携带侧滑键盘了。
然而苹果不会拒绝有特殊需要的用户配备键盘,内容制造者比内容消费者具有更多样化的需求,因此苹果会为iPad Pro提供更多的接口,甚至为了维持轻薄机身开发全新的接口标准。这些接口将方便第三方厂商开发外设,键盘、音响,视频音频I/O,拓展iPad Pro的功能。让第三方开发者为自己背书正是苹果的一贯哲学。
6、更多低价和免费生产力应用
有人说,22号苹果秋季新品发布会的主题是免费,免费的Maverick,免费的iWork和iLife软件套装。每一款免费的软件都是对微软的宣战。在建设生态和开发软件的路线斗争中,人们隐隐已经看到了结局。围绕iPad Pro,苹果一定也会建设一个新的生态系统,从前PC端动辄数千美元的生产力软件必须要迅速降价,用户将以免费或者以极低的价格享受基础功能,开发者通过增值和云服务弥补收入。
7、成熟之后才会发布
每年都有产品自称“苹果杀手”,然而iPhone和iPad总能以自己的节奏征服市场。苹果对于新技术的取舍一贯以是否好用为标准。一项炫目的功能难以取悦用户,苹果宁可给自己时间思考产品的形态。同时iPad Pro肯定搭载采用ARM构架的A系列处理器,同首鼠两端的微软和Surface相比,苹果非常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还记得首开扁平化风气的WP吗?微软开辟的生产力平板战线未来可能再一次为苹果做了嫁衣。
已经有很多评论看到了苹果免费操作系统和软件给微软带来的潜在威胁,苹果在微软高层更迭之时落井下石,手段相当毒辣。和“愿意耗尽苹果现金流向谷歌发动热核战争”的乔布斯相比,库克选择捡一个软柿子来捏。iPad Pro及其生态系统虽然难以撼动Windows在PC市场的优势,然而PC已经变成了一座寂寞的围城,苹果可以打掉微软走出围城的每一次尝试,然后等待固执的Windows用户慢慢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