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新秀的困境亦是香港科研发展的隐忧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21世纪最重要的就是人才,但是人才发展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科研领域的新秀们。万事起头难,学术科研领域亦不例外,近年来,香港科研工作的年轻学者往往会抱怨,刚起步几年要独自面对“无钱、无人、无实验室”的困境,发展前景不明。这样另很多年轻学着望而却步,是未来香港科研发展的大隐忧。
一、科研新秀苦于无研究经费
当年轻学者申请研究经费时,往往要与一众素有成就的知名大教授比拼,要“上位”更是谈何容易。今学年,香港本地大学研究经费申请成功率见11年新低,竞争异常激烈;同时,资深学者比例越来越高,对新一代科研人才更见不利。由于年轻学者年资尚浅,也没甚么“往绩”可循,与一众经验丰富的学者竞逐资助时难免吃亏。另外,另外,现在在大学担任博士后或研究助理,起薪点一般约1.2万港元,所得待遇与其专业水平不符,种种因素难免令年轻人打退堂鼓。
二、科研新秀苦与高级学术人员较量
虽然香港研资局批出的优配研究金的金额近年虽有提升,但申请成功率一直维持在37%至43%之间,而近两年更接连大跌,今学年只得31%,见11年新低,反映学者争取研究资源越来越难。但经验、往绩更佳的高级学术人员,人数及比例近年正急速增加,对科研新秀们来说也越见不利。资历较浅的学者在竞逐研究经费时,经常需要“越级”挑战,难免铩羽而归。根据香港文汇报了解,研资局优配基金申请成功率维持约4成之时,初级学术人员平均不足30%,全赖资深教授“拉高”整体数字,可见他们申请研究经费时明显占优。
三、科研新秀苦于无实验室困境
要科研当然需要足够的硬件条件,而实验室对科研人员来说尤为重要。年轻学者往往陷入“无实验室”的困境,要经常各个学院之间,借用不同的实验室仪器,科研工作很难开展。即使有年轻学着侥幸成功争取到研究经费,但因有关资助是按年竞逐,因此亦有“朝不保夕”的危机,手中在进行的科研工作很可能会因为未能续批经费受到阻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