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后”创业人研制出新型的色谱分析仪器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在上海,有一批 “40”后的退休老人,他们并没有像常人一样享受休闲滋润的退休生后,而是把大部分的退休时间,都投入了一个在国内逐渐边缘化甚至快要消失的行业国产科学仪器的制造上,他叫冯国利。
冯国利现今已68岁。他曾是科研后勤兵,现在依旧坚守在国产科学仪器制造的前沿。
冯国利2003年从科学器材公司退休。之后他专门对上海科学仪器市场进行了调查,发现这里几乎已成为外国科学仪器公司的天下,有100多家外资公司先后在全市设立经营和生产机构,有的还准备把研发中心搬到上海。而以前经常联系业务的国内器材厂商,几乎被挤到边缘,只能在中低档仪器方面进行低水平重复和低价格恶性竞争。
冯国利觉得科学器材市场,不应全是进口货的天下。曾经有一位法国专家向他介绍过一种新型色谱分析仪器,和传统产品相比,检测效率更高。凭着多年科学器材工作的经验,他判断该仪器特别适用于中药成分的分析和质量控制。国家药监部门的试用效果证实了冯国利的判断。
于是费劲心力终于弄来了图纸。2006年起,他和其他两位老工程师一起,拿出退休金和亲戚朋友资助的几十万元,开始研制一种新型的色谱分析仪器。白手起家做仪器,没有资金、没有工厂。这条路走得异常艰辛。
这些年来,北京东路和虬江路,是冯国利去得最多的地方。在那里,他总能淘到既便宜又有用的东西。分析试纸需要专门薄膜,他从北京路买下一大卷原材料,拿回家剪开用熨斗一张张熨平;仪器减震需要弹簧,他买回大大小小一堆弹簧,逐一比试……凭着三位工程师多年积累的技术知识和实践经验,项目艰难而缓慢地推进着。2010年,在市科技创业中心“创业苗圃”的资助下,冯国利的团队获得一笔资助并成立了公司,样机试制得以开展。松江一家工厂的老板,看到一群六七十岁的老人如此执着,感动之下以成本价为他们加工样机。许多样机零部件需要拿到高校、院所的实验室或是工厂委托加工,然而对方一听说加工难度较大,便纷纷摇头,再听到只加工一、两个,就更不乐意了。费尽心力画图纸,又不批量生产,成本高利润小,何苦做赔本买卖?有时候好不容易找到加工单位,产品拿回来一看,全都不合格。
这些困难如今一步步都走了过来现在已完成实验样机的试制,还申报了两项发明专利,年内将推出正式样机。他清楚他们的努力贡献是微薄的,所以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国产科学器材行业,至少,不要让它真的慢慢“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