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地震位移超20米 海床实测仪器保存数据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在例如地震等大规模自然灾害面前,人类目前所知的还甚少,而在外海海床上安置实测装置便显得具有重要意义。近日,日本在近海断层附近海床上的测量仪器实测数据显示,3月11日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板块位移超过了20米,海床抬升超过了3米。这一实测数据几乎相当于之前专家仅仅依据理论计算得出结果的两倍,远远超过了科学家的预期。
这些实测数据,不仅在提醒着我们地震的威力,也在昭示着对海床安置实测装置的重要性。这场大地震的起因和复杂性导致了科学家们正努力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了解地震发生当天地球内部究竟发生了何种地质学变化。但有几点是十分明显的,一是海底测量站对地震研究十分重要,二是现有模型的还需进一步的构建,再者很多专家对日本未来是否还会遭遇地震表示十分担忧。
日本3·11大地震的震源位于日本海沟,位于版块交会点。设在陆地上的GPS基站测量到日本本岛在地震中向东南方向出现了位移,这些数据随后也被用来对日本外海海底的位移情况进行估算。但日本海上保安厅的工作人员最后成功地获取了更多的直接测量数据,他们测定了设在海底的5个测量站的位置数据,其中一个测量站几乎恰好位于震中位置。测量结果对比显示日本附近海床向东南方向出现了5~24米的水平位移,垂直方向的位移值约为-0.8米~3米。测量站MYGI记录到24米的最大位移值,这些数据确实可以为我们在构建事件模型时提供很好的限制性依据。
美国西蒙斯教授的团队根据大量数据构建的模型显示,先前普遍认为的宫城县附近的断层不会发生大地震的看法可能是非常有问题的。先前专家们认为这里常年发生7级左右的地震,释放了大量的地质应力,这一断层带不会累积这么强大的应力。但是为什么会出现这次大地震,专家们认为可能是太平洋板块在向亚欧板块下方俯冲时,被一些海底火山卡住了,这样就导致了应力的急剧增加,导致巨大的位移瞬间发生,引发超强地震。而如果这样的应力累积持续1000年,一次地震出现的位移量甚至可以达到50~100米。而除了对这次日本大地震进行研究,专家们普遍还在担心在断层带的南侧在未来究竟会发生什么。断层带的南侧在靠近东京,全日本四分之一的人口集中在此,茨城县断层地带一直以来都呈现和此次发生强震的宫城县断层带相似的活动现象。专家们的担心不无道理,人类还需投入更大的努力去研究地震的预报技术,让人类在大自然的威力下有应对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