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盛行“测谎仪“,防止论文剽窃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2008年年底,一种名叫“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的软件在经过近两年攻关后研制成功,并在一些高校等科研单位推广使用。2009年,教育部明确要求高校对学生学术不端行为负责任,更多高校开始引进“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作为检测手段。据了解,学位论文检测系统是2009年3月正式面向公众的,当时,清华大学等一批部属高校公布,将对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进行检测。目前,这套由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与清华同方知网共同研制的学术“测谎仪”,已在国内众多高校推广。
“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是一种反剽窃软件,可以用于抄袭、伪造、一稿多投、篡改、不正当署名、一个成果多篇发表等多种学术不端行为的检测。该系统以《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为全文比对数据库,范围涵盖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博士论文网络出版总库、中国优秀硕士论文网络出版总库、中国报纸全文数据库、中国专利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成果数据库、中国年鉴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工具书数据库、中国标准数据库等。只要将一篇文章与对比资源库中的文献进行比对,这套系统便能检测出哪些词句或者段落跟以往的论文有雷同之处,甚至详细到了哪些字跟以往的论文有雷同之处。根据其制定的标准,一篇论文与数据库的文字重合率大于或等于10%,属于句子抄袭;30%到50%之间属于段落抄袭;50%以上则被判断为整体抄袭。目前,各高校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论文抄袭的界定和评判标准。
其实,现在的学术测谎仪并非只有知网一家,万方数据库也有推出检测系统,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也都有文本对比这样的研究。只不过知网所在的中国期刊杂志社拥有更庞大的后台文献资料,比对资源上更为丰富,所以被认为检测结果也最为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