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内陆地震成因新解,用天文仪器预警地震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天文和地理看起来似乎是距离很遥远的,之间没有什么联系,就像天空和大地之间的距离一样遥远。但经过我国科学家近20年的不断研究,却发现原来天文仪器可以在地震预警中发挥重要作用。
地震带来的破坏性威力极其大,无论是通过汶川地震还是日本大地震,人们都已经深有体会。因此建立有效、快速、精确的地震预警系统就显得格外重要,通过预警可以提前进行防震部署,挽救生命,减少财物损失。
但要想对地震进行预警,首先就要搞清楚地震的成因。科学家们对地震的成因一直有很多争议,虽然目前“板块构造学说”被人们普遍接受并用来解释地震成因。但是这种解释只能适用于大部分地震,部分地区的地震成因却无法用此理论解释。尤其是并非处于板块交界处的我国内陆地震区域,如京津唐张地区、西南地区等。究竟是生命原因导致了我国内陆地区的地震呢?
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的科学家李正心和平劲松一直致力于揭示这个问题,并进而提出有效的新的地震预警方法。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近20年的研究,他们终于发现我国内陆地区的地震多和地下“地幔柱”里的高温高压的物质有关。这些物质向地表的涌动达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地震。
揭示出了地震的原因,科学家们就开始为如何根据地震成因制定新的地震预警方法进行思考了。如果能够监测到这种地下物质的运动,那么就能够有效的进行地震预警了。科学家们发现当大量地下物质涌向地表时,地面重力场会增大,可以通过测量重力算出地下物质距地表的深度。而长1—1.5米、20厘米口径的天文学光学仪器 “CCD天顶筒”可以精确的测量重力,将这种天文仪器引入,就可以测量出重力了,进而可以测量出地下物质的运动状况。
这一发现,让科学家十分的兴奋,通过地下物质的深度可以监测出是否会发生地震,通过地下物质的质量与地震震级之间的显著关系,可以预算处震级。这让科学家有了一种新的监测地震的方法,并且可以通过在地震多发地区布设大规模的“天文—重力观测网”,进行区域性的地震预警,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