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认证为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中国太阳能资源丰富,是太阳能产品出口的大国,占全球出口份额50%,十大光伏电池生产商,中国占有6个位置。虽然,中国光伏产业在国际上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这也直接导致了我国光伏产业过分依赖于国际市场。中国光伏产品在走出去之时,如何走得又快又稳值得思考。
众所周知,国外消费者非常看重一些权威机构的认证,人为权威机构认证产品才是放心安全产品。作为光伏产业的出口大国,很多光伏企业就不得不“入乡随俗”了,获得相关权威认证成为国内企业打开国际市场的一把金钥匙。由第三方机构颁发的权威证书,证明企业产品性能和安全的可靠性,已成为企业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必要条件。
目前,国际光伏产品的认证主要包括:美国为UL认证,加拿大为CSA认证。但是美国不同地区又有区域要求,如加州CEC列名。欧洲基本要求和最主要的要求即TüV认证。光伏组件在欧洲市场的认证标准主要有IEC/EN61215(IEC/EN61646薄膜产品)、IEC/EN61730(还有IEC/EN61646);在美国市场,其主要标准是UL1703。对于光伏组件制造商,认证还包括IEC61215/61646+IEC61730认证、TüV标志和CB认证、以及现有认证扩展测试和研发测试等。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欧洲国家针对逆变器有特殊要求。光伏逆变器出口到欧洲主要的测试标准是EN50178,EN62109,DINVDE-0126等;出口到美国逆变器的测试标准主要是UL1741;英国市场的G83;德国并网要求VDE0126认证;意大利DK5940认证;澳洲需要AS认证;瑞典SEMKO认证;挪威NEMEKO认证;日本主要是JET、JQA认证;韩国主要是KEMCO认证;其它亚非国家现在基本认可TüV证书。我国主要是需要有金太阳工程认证、CQC认证、CE认证。
认证方式种类繁多,制造商的选择也很多,但同样,选择多而来,干扰认证结果的因素也就多了。在光伏市场竞争加剧下,一些出口企业也在寻找别的机会与途径增加其市场竞争力,参与认证无疑是打开市场局面的捷径,但产品在认证中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从认证的角度看,光伏产品功率测量的准确性、产品品质的一致性和可靠性、以及品质控制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
目前,大部分企业都有自己的品质控制部门,会对自己产品的品质进行检测和控制。组件的功率测量与工厂及买家的经济利益直接相关,影响组件功率测量准确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诸如测试环境与STC的吻合程度、设备的准确程度、一致性、稳定性、操作人员的经验技巧、测试标准板/测试设备的定期校验计量等,所以不同企业的测试人员经验能力、检测条件、过程控制要求往往是不同的,不同的品质控制带来的结果也会大相径庭。
“有时候工厂与买家之间各自测量的差距很大,就会导致合同纠纷。”吕岳宪说,“其中产品的一致性对于光伏产品是一个更大的考验,国内大部分光伏企业的生产流程都是靠人工操作完成,如电池片互联(单焊与串焊)、层叠、过程检验等,且会受到层压设备稳定性的影响,这些都容易造成产品与产品之间品质的差异,从而很难保证每一块组件都能符合认证要求。”
虽然不少企业拥有权威机构的认证,但其含金量并未取得国外消费者的认可。光伏企业在认证中面临的根本性问题,就是本身质量是否能够达到相应的标准,由于国内光伏产业发展初期市场门槛较低,且初期国内相关认证的发展并不太成熟,因此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差异较大,部分企业的技术难以接受市场的检验。除此之外包括费用、认证时间长短等都是企业所面临的困难。
目前我国光伏产品认证也是通过第三方专业认证机构进行。其中之一是,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它是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设立,委托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的国家级认证机构;另一个是鉴衡认证中心,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2003年批准成立、致力于可再生能源产品认证和检测等技术服务的专业机构。
获得这两家机构的任意一种认证,都可以作为国内工程招标中的认证依据。若要出口,则仍需要根据出口国的标准通过第三方认证机构进行符合出口国标准的认证。
目前光伏产业的认证环节是整个产业链的薄弱环节,尽管国内认证的规范性、专业性和技术性都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但是整个行业能够获得认证的企业以及产品仍然非常有限,在国际认可范围、以及国内认证含金量有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