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强国路在未来十年依旧艰难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在以2010年为时间节点的过去十年,是中国汽车市场的黄金时间。在这十年中,不仅新车销量超越美国市场最高历史纪录,而且还涌现出了一批积极进取的本土品牌,关键零部件的研发技术也取得了一定成就。不过,从现在来看,未来十年中国汽车工业尤其是民族自主品牌,依旧很难随市场规模的增长得到质的提升,由大到强的转型升级依然困难重重。
自主品牌的成长速度成为市场层面参考的主要指标。在调查中,也有占较大比例的人士将自主品牌是否占据市场主导地位,视为中国成为汽车强国的特征之一。
以奇瑞、吉利和比亚迪为代表的一批在过去十年中迅速成长起来的自主品牌,尽管凭借各自的经营模式取得了值得肯定的市场地位,但相比外资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自主品牌始终停留在低端市场,同时市场份额的扩展速度相当缓慢。根据盖世汽车网对乘联会统计得出的20家自主品牌轿车生产企业销量数据,2010年我国自主品牌轿车销量共293.09万辆,同比增长34.08%。
中国要成为汽车强国,核心技术以及本土人才的拥有量被32%的人士看作是最能体现中国汽车强国地位的典型特征,而这却是在当前制约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最致命要素。而中国汽车工业在核心技术的掌握方面,与国外水平的差距仍相当大。
汽车业实现大规模出口,乃是汽车大国甚至汽车强国的重要标志,而中国却并未在此方面取得有效突破。
根据中国机电商会汽车分会公布的汽车出口数据,2010年,中国共出口整车及各类底盘56.67万台,仅占到整车销售的3%,与德国、日本等汽车强国约40%的汽车产量用于出口相比,差距极大。
在企业很难依靠自身力量实现较大突破的时期,中国要向汽车强国转变,政府的推动力不可或缺。,“提升零部件产业竞争力”在24%的人士看来是政府最应着力推动的一个领域。作为一个大产业,汽车零部件业的销售收入至少占到整车销售收入的40%,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基石。但现阶段从各方反馈的结果来看,短时期内中国本土出现国际性零部件巨头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在整个零部件产业尚未产生集群效应之前,政府扶持和政策推动显得尤为关键。
目前正处于相关法律法规空白和过渡期的中国汽车消费市场,要想及早得到有效改善,政策的推动作用同样不可忽视,甚至显得迫切。
在产业转型初期,尤其针对类似中国这样特殊的市场样本,最具推动力的政策导入,将在一定程度上加快这种转型的步伐。当然,政策介入产业发展往往具备双刃效应,有针对性的介入显得异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