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仪器成军区销毁站工作人员得力助手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想了解军区销毁站的工作么?那些危险的军用物资是怎么进行销毁的?别急,下面就带大家来了解销毁站的工作。军用物资销毁工作可离不开一个得力的助手——便携式γ能谱仪,为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对付废旧放射源。
在一处偏僻的物资销毁现场,一名身材修长、头戴防护面具、身穿淡绿色防护服的“战士”正小心翼翼地将一瓶瓶包装得严严实实的玻璃瓶从铁箱内取出,进行电子录入扫描,然后快速放置到一台传送设备上。玻璃瓶旋即被运送到不远处的高温销毁炉内烧毁,环境监测仪顿时亮起“绿灯”。
两个多小时后,销毁任务结束,“战士”回到作业保障区,摘下防护面具看到这位工作人员是一位28岁的女上尉,名叫刘晶,是北京军区某部销毁站的助理工程师。刘晶所在的部队驻扎在偏远的大山深处,工作性质特殊。
2006年5月,刘晶所在单位在迎检过程遇到了“拦路虎”:由于设备和条件的限制,单位多年回收的废旧放射源摆放混乱,缺少登记和相关检测数据,不符合安全管理规定。
废旧放射源辐射无色无味,且无法完全隔离,一旦接触,就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一定程度的伤害。辐射往往是白血病、癌症和遗传变异等致命疾病的诱因,管理放射源成了特别危险的工作。“我是学核物理的,懂放射源管理,把清查整理放射源库的任务交给我吧!”在部队安全整治动员大会上,刘晶主动请缨。
第二天,刘晶穿着10公斤重的防辐射服,带领两名保管员,手执新配发的便携式γ能谱仪,进入放射源库房。经过7天的努力,刘晶和战友们终于摸清了所有废旧放射源的种类并掌握了相关性能数据,经过分类、包装、整理,库房内部和四周的辐射水平降低到原来的1/4。
2010年5月,刘晶所在的部队正在开展该单位历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危险性最高的集中销毁作业。当时还在读研究生、正请假在家休产假的刘晶从战友口中得知这一消息后,决定提前归队参加销毁工作。投入战斗后,刘晶主要负责某型废旧弹药的解体作业。
每一次作业,她都身着防静电服,头戴防护面具,聚精会神地站在设备旁边,一边观察情况、现场指挥,一边操作设备,掌握弹药切割的部位、速度和深度。在刘晶的坚持和带领下,解体组成员齐心协力,加班加点,安全高效地完成了近万枚危险弹药的解体任务,为后续销毁作业赢得了时间,创造了安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