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碍中医诊察仪器发展的三大误区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在西医已经在中国普及并取得大众信任依赖的同时,中医也在不断发展。很多人可能认为仪器是西医发展的重要工具,觉得中医很少需要用到仪器。但事实上并非如此,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发展中医诊疗仪器对于促进中医发展的重要性,国家有关部门也对中医医疗设备的研究工作给予高度重视。但是长期以来,在中医诊察仪器的发展上还存在很多误区,如果得不到澄清,必然影响中医的发展,影响中医诊疗水平的提高。
误区一:西医检查仪器已高度发达,不需要发展中医诊察仪器
科学技术的进步使西医的诊察手段有了极大的飞跃,有人据此提出西医检查设备已高度发达,不需要中医诊察设备,完全可以用西医设备解决中医问题。但西医的理论与方法和中医不同,中医注重状态的测评,这种测评单纯依靠现有的西医设备是难以完成的。
从中医自身发展来说,中医学的发展必然要走科学发展的共同规律信息的量化。引进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研制中医诊察仪器为中医学服务是中医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国际上,韩国、日本等亚洲国家纷纷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发展中医药与诊疗仪器,并取得了成果。因此,我国应加强在这方面的投入与研究。中医诊察仪器的进步将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医的诊察手段客观化、量化,涉及方方面面,存在大量未解的难题,在攻克难题、发展中医诊察手段的同时,可促进相关学科的进步,同时又会在中医诊察仪器研制和运用中发现新的生命规律,促使生命科学得到新的提高。
误区二:中医诊察仪器应该代替中医师自动做出诊断
很多人认为中医诊察仪器应该代替中医给人诊断,开处方;大量开发的仪器也是在试图代替中医师对中医的舌象、脉象进行判断并进而辨证。但如果在还没有统一判别标准的情况下,要求中医诊察仪器直接看病,那么充其量只能反映某一学派的见解,缺乏普适性,无法在临床得到推广应用。目前科学发展的水平远远达不到机器代替人进行自动诊断治疗的程度,想让仪器代替专家对复杂的中医信息进行自动辨识是难以完成的任务。
中医诊察仪器的作用在于客观记录保存患者的真实信息,并将那些微小不易辨别的表现放大,供专家辨识使用。仪器给出数据和图像,再由中医师进行判读,就可以将仪器取得的数据图像作为讨论判断的基础。今后有必要以中医理论为依据开发完善中医四诊信息客观化采集技术,为开发用于中医健康辨识与疗效客观化评定系列仪器奠定基础。
误区三:中医诊察仪器无用武之地
有人认为开发中医诊察仪器没有意义,中医不愿用,西医不会用,这也是对中医诊察仪器的一种误解。其实,中医诊察仪器在治未病、辅助诊断和疗效评估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于传统中医诊法主要是通过医生的目测观察、语言描述、经验辨析来判断病证,其诊断结果缺乏客观评价标准,使得状态辨析的精确性和重复性难以满足临床需要。在健康评估方面,有资料显示采用中医客观化检查方法有利于早期筛查,避免西医体检的漏诊,提高检查的准确率。发挥中医诊察仪器在疗效评估方面的作用,使中医药疗法的有效性更加客观,更加符合实际情况非常有必要。目前很多中医诊察仪器在技术上已基本成熟,具备较好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