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亿元重大科学仪器项目在成都启动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日前,由工信部科技司主办、成都贝瑞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承办的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高速平面激光诱导荧光(PLIF)成像诊断仪”项目启动会在成都高新区召开。
该专项项目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科技部批准立项,项目总经费为1.1亿元。贝瑞光电在会上宣布,目前,项目在目标仪器开发方面已取得重大突破,计划在今年内研制出引领国际水平的100-500Hz高速PLIF仪器样机,项目后期将实施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业内人士分析,目前,PLIF产品的国际市场规模达30亿美元,并且存在巨大的市场空白。发展PLIF技术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
据了解,该项目为国内极少数由民营中小型科技企业牵头、首例由四川企业牵头实施的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由国家科技部、财政部于2011年设立并首次启动,注重面向市场、面向应用、面向产业化,重点支持具有市场推广前景的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
成都高新区民营企业牵头重大项目撬动百亿美元市场
“在能源燃烧领域,每提高1%的燃烧效率,仅我国就可节约280亿元。因此PLIF技术对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贝瑞光电相关负责人介绍,“高速平面激光诱导荧光(PLIF)成像技术”是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航空航天发动机、重型燃气轮、清洁煤燃烧锅炉以及油田注汽锅炉等国家重大计划需求和应用领域开展相关应用开发,通过形成高速、非稳态流场诊断能力,为我国多个国家重大战略攻关计划直接提供有力技术支撑,开发先进发动机,满足国家重大计划和能源动力领域等国民经济发展需要,推动技术进步。
“通俗地理解,"高速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成像诊断仪"好比一台"CT",不过它的诊断对象不是病人,而是发动机等能源动力设备。”贝瑞光电相关负责人介绍,PLIF技术的作用在于,通过对燃烧瞬态过程进行扫描,获取发动机燃烧瞬态精细结构信息,从而为发电机、大型燃气轮机等设备的优化设计提供重要依据,进一步提高燃烧效率、降低污染排放。
据业内人士分析,PLIF产品的国际市场规模约为30亿美元,而其延伸产品市场近100亿美元。然而,目前国际市场上可提供PLIF仪器的公司仅有三家,而且其产品都属于10Hz的低频仪器,只能用于稳态流畅诊断,不能满足非稳态的“高超”、姿轨控发动机点火以及能源动力研究领域燃烧学研究的需求。面对大规模的市场空间,国际上正在积极开展高速PLIF成像诊断仪的研制。
4月17日,贝瑞光电在成都高新区宣布,其联合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科工集团、同济大学等单位开展的PLIF技术研发项目,已在100Hz高速PLIF仪器样机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计划在2013年内研制出100-500Hz高速PLIF仪器样机。
成功实施该项目,将为我国高超声速飞行器、航空航天发动机、重型燃气轮机等国家重大战略攻关计划直接提供有力技术支撑,对我国前沿科学、航天航空高技术以及国民经济先进制造与能源环保领域带来重大的意义和产业化价值。
产学研用联合整合资源促进高端项目产业化
据了解,国家重大科技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由国家科技部、财政部于2011年设立并首次启动,注重面向市场、面向应用、面向产业化,重点支持具有市场推广前景的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高速平面激光诱导荧光(PLIF)成像诊断仪”项目,是国内极少数由民营中小型科技企业牵头实施、首例由四川企业牵头实施的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
“如果是贝瑞光电一家公司单兵作战,肯定无法承担。该项目意义重大,涉及多项尖端技术,这要求我们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同时作出创新之举。”张旭川介绍,为PLIF项目为其提供支撑的,是一套联合了在项目领域代表我国领先技术水平和行业地位的近十家“国家队”,采用“产学研用”的创新体系。
该项目分仪器设备产品研发、应用开发和产业化三大类任务,共分12项子任务。其中,仪器设备产品研发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和贝瑞光电等单位承担;应用开发由航天科技集团旗下多家研究机构承担;产业化的任务由贝瑞光电负责实施。
在专业技术力量方面,贝瑞光电组织了国内光电领域多位院士,国家“973”、“863”、总装备部光电专家组多位领军专家为代表的数十名博导、研究员,百余名优秀科技人员联合开发项目技术和仪器。
产学研用各个机构各司其职,取长补短,以达到优化研发创新流程、提高科研成果产业化效率。这样的合作模式此前已有成功先例:由哈尔滨工业大学、贝瑞光电和航天科工集团等单位参与协作研制的卫星激光通信终端已于2011年搭载海洋II卫星,目前已完成在轨通信实验,并交付使用。
中信银行为支持贝瑞光电加快产业化项目,以及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的开发,在项目启动会上与贝瑞光电签署1亿元授信协议,积极发挥金融机构在促进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开发和企业自主创新发展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