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灾后需重视心理危机干预,可利用心理治疗仪器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4·20”卢山地震让当地民众身心遭受重创,恐惧、内疚,对重建生活缺乏信心,缺乏安全感。对芦山地震灾区群众的心理危机干预已成为震后最主要的工作之一。如何加强沟通与交流、重拾安全感、重建信心、克服心理障碍成为灾后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课题。
芦山震后救灾和重建工作需充分考虑民众心理,政府的支持性信息,特别是通过电视、网络、广播等媒体传递的灾情信息、援助信息、物质信息、政策信息,是恢复民众安全感的关键;各级政府应分阶段、分区域、分人群制定针对性的心理援助策略,避免出现无效甚至有害的干预行为;救灾过程中应通过心理自助教育、心理健康监察等措施,关注救援人员的心理健康,防止心因性减员;灾后安置阶段的心理援助应重视社区文化建设、人际联络平台建设,重建社会归属感。
灾后心理干预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提供持续的支持。根据汶川地震的经验,灾后心理干预需持续支持,才能在未来半年至一年内有效避免应激障碍各种症状发作。
此外,相关心理治疗仪器也能够发挥较大作用,如生物电心理治疗仪等。辅导人员可将依靠生物电心理治疗仪的CES疗法来开展移动心理服务,针对芦山地震新特点实施新媒体(如微博、微信)心理援助服务;利用心理干预技术对地震伤员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和康复;通过对灾民的心理健康知识普及以减少未来心理创伤发病率;对救援人员进行心理辅导,提高救援效率等工作。
生物电心理治疗仪作为家庭用医疗器械的一种,有方便携带,随时随地可以治疗的特点,在做好心理服务及心理知识普及的同时,辅以治疗,可有效提高心理干预及避免各种应激障碍症状复发的效果。
生物电心理治疗仪以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CES)技术为基础,经过成千上万次临床试验证明,可以有效解决焦虑症、抑郁症、失眠等心理疾病。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Cranial Electrotherapy Stimulation, CES)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应用于焦虑、抑郁、失眠等精神病症的治疗手段。CES通过低强度微量电流刺激大脑边缘系统,通过影响大脑内部神经电活动从而达到治疗焦虑、抑郁、失眠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