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科学仪器鉴定还有待完善,可与“眼学”相结合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很多陶瓷收藏者都会面临一个难题,那就是如何鉴定陶瓷。凭借经验和“眼学”来鉴定的传统方法让人们无法放心,而凭借高科技仪器设备进行科技鉴定,是不是就十拿九稳了呢?
近日,全国首届文物艺术品物证技术交流座谈会举行,其中展出的90多件文物艺术品都通过了司法物证鉴定。究竟什么是司法物证鉴定呢?主要是利用自然老化显微痕迹物证司法鉴定技术来进行的科学鉴定。该技术依靠DM数码显微多功能取证仪,进行高清观测,并将文物艺术品相关结构特征进行记录,与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比对。该技术无需接触文物艺术品,因此不会损伤这些宝贝。不过目前文物艺术品物证司法鉴定,主要还是用于身陷官司的民间收藏者,证明涉案文物的真实性。
尽管科技人士表示,自然老化痕迹特征是人为不可复制的,因此准确率十分高。但是收藏者对于科技鉴定却也并非十分放心,如清代瓷器老化现象不明显难以辨别,不同瓷器的保存环境不同等也可以能够会造成瓷器胎釉明显差异等,这些瓷器如何鉴别呢?
DM数码显微多功能取证仪在公安刑侦工作中普遍应用,目前又被应用于自然老化显微痕迹司法物证鉴定技术中,能够将物品最大化高清观测。但是其比对的数据库信息可靠么?这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将每种瓷器自然老化痕迹的显微特征找到再逐一分析,这几乎是不可能的。而老化显微痕迹鉴定技术不用取样仅观测痕迹,可信度有多高呢?由于目前自然老化显微痕迹鉴定技术的误差率究竟是多少, 还没有官方数据,因此仪器鉴定的结果也未必是科学的。
事实上,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热释光测试、元素定性定量测定等都曾在文物鉴定领域大放异彩,但是造假者一一破解使得这些技术可信度降低。自然老化显微痕迹鉴定技术是否又会被“黑客”攻破呢?
因此很多瓷器收藏者都持这样一种观点,无论科技鉴定有多么发达,都无法替代“眼学”鉴定。掌握经验,从痕迹、纹饰、胎底、器型、釉色等多方面鉴定也会更加合理。此外,收藏的乐趣还在于考证、辨析的过程,如果统一用科学鉴定那么收藏的乐趣也必会大大打折。因此,业内人士多认为科技鉴定还不够完善,只能够与传统“眼学”和结合,互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