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多颗卫星超期服役,卫星长寿带来巨大效益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尽管任何物品都会有使用寿命,但就像人类希望长寿一样,人们也希望物品的寿命更长久,这样带来的效益也就会越大。近年来,我国在卫星领域取得了众多发展和成果,尤其是在卫星设计制造领域。
目前我国在轨卫星有80余颗,目前已经有17颗卫星超期服役,约为1/5左右,且这一数值仍保持上升趋势。很多卫星尽管已经超出正常设计寿命的2—3倍,但是仍然能够保持良好状态,在轨道稳定运行,可以称得上是“长寿”卫星。
(资料图:中国卫星系列示意图)
卫星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呢?要确保不断优化卫星系统设计方案、选用稳定度更高的新技术、成熟度更高的新工艺、对卫星各系统和关键部件进行“淬火”等,每一环都要做好,做到位,才能确保卫星不会有“短板”,寿命能够更加长久。
如实践六号B01星就安装了我国首台星敏感器,在卫星制导导航的安全性、准确性上有了大幅提升。多级冗余设计等也引入到卫星设计中,确保了卫星能够及时排除故障。此外,应用更新的卫星公用平台、更先进的自主控制技术、性能更优的二浮陀螺和三浮陀螺、对飞轮关键轴承部分进行改进优化等都能够大幅提升卫星的寿命。
除了在设计、制造卫星时要做足功夫,卫星后期的保养也很重要。由于卫星工作环境是太阳高能粒子、空间碎片、宇宙风暴密布的恶劣空间环境,因此进行卫星在轨维护可以有效的提升其寿命。卫星出现异常时要第一时间进行解决,处置要恰当,并建立完备的快速报警、处置机制。此外,制定卫星科学的作息表,根据不同空间环境,提前做好防备也是卫星长寿的秘诀之一。
卫星寿命长能够带来极大的效益,其超期服役时间越长,为国家节省的成本就越高,此外在火箭发射等各环节的费用也能够随之节省。卫星在转播电视、广播、导航、授时、对地遥感等业务服务发挥着重要价值,长寿卫星代带来的效益可以用百亿来计算。这也是我国卫星事业发展的进步和实力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