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苯胺泄漏事故,8.5亿监控系统为何未发挥作用?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近日,山西长治“12?31” 8.68吨苯胺泄漏事故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此次泄露事故不仅对浊漳河造成污染,更威胁到了下游邯郸、安阳饮用水水源。在这次事故发生的背后,除了要对事故进行应急处理,对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外, 是不是更要问问这起事故究竟是因何发生的呢?从中又有哪些需要我们警醒呢?
苯胺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中间体,应用于生产聚氨酯泡沫塑料、农业化学品、合成染料、抗氧化剂、橡胶稳定剂、除草剂等。但是它是一种有毒物质,食入、吸入或皮肤接触都可能引起中毒。因此对苯胺的应用必须高度重视安全问题,作为此次事故的主要责任方山西省潞安天脊煤化工厂,难道就没有什么措施来预防苯胺泄漏,保障安全么?
事实上天脊化工为了保障苯胺安全,设立了4道屏障,包括苯胺罐区分流阀、每2小时一次的例行排查、在线实时监控系统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尽管有看上去较为严密的保护措施,但是为什么又会发生此次重大泄漏事故呢?
根据目前的调查成,此次此次苯胺泄漏的直接原因是天脊化工苯胺罐区的一个分流阀未关闭。苯胺罐区有一根管道分别与雨水处理池和事故池相连,只有雨天来打开阀门将雨水导入雨水处理池后排入浊漳河,晴好天气则关闭阀门。但是此次由于在没有下雨的天气,也打开了管道阀门,这直接致使38.68吨苯胺流入通向浊漳河(后30吨被成功截留),造成了此次事故。
突破了第一道防线,后面三道防线也都能轻易突破么?天脊化工规定对苯胺灌区每2小时进行一次例行检查,该起事故也在当日排查时被发现的,但是具体泄漏时间等还无法进行确认。例行检查是否存在疏漏以及发现泄漏后的有关方面的处置,也有待进一步调查。
大众还十分关心的一点,就是为什么山西省政府不是在当天接到报告,而是在第5天才知晓情况。根据资料显示,山西省环保厅在2006年就成立了“全省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领导组,全国第一个“监控合一”的省级污染源自动监控中心于2008年在山西建成并投入使用,耗资8.5亿多元。而天脊化工也属于山西省环保厅负责监管的自动监控企业之一,安装了该在线实时监控系统。
安装了该系统的企业,其排污数据能够通过GPRS无线网络VPN专网,实时地发送到山西省环保厅的监控室内。当排污数据超标时,在监控系统控制柜将会对企业实施相关控制,如强制停电等。但是这套总投资8.5亿的“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在此次事故中,却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也没有及时发现事故。这也使得四道“松散”的防线都被突破,造成了此次苯胺泄漏事故,这不得不让人们警醒和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