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罢工事件折射质检自动化大趋势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富士康太原工厂骚乱尚未平息,郑州工厂近日又因为质检问题引发工人争执,并导致斗殴和罢工。富士康再次来到风口浪尖,成为制造企业被深刻剖析的典型代表。如何提高质检的自动化水平,成为此事引发的思考。
自震惊中外的14跳事件之后,富士康的制造工厂便受到了舆论和公众的广泛关注,各种工厂内幕被“大起底”。今年9月,有着近8万人的太原富士康工厂爆发骚乱,超过2千名工人参与斗殴,直到当地警方派出5千警员才控制住场面。
此次富士康风波发生在质检过程中。据报道,罢工的导火索爆发在工人和质检员之间——iPhone 5上市之后,据反映有掉漆现象,富士康郑州工厂安排工人长假期间赶工,并提高了产品质量标准,但并未给予工人相应的技能培训。这导致工人生产的产品无法达到标准,从而承受了巨大压力。此后质检员与工人发生冲突,并多次遭到工人的殴打。事发后,管理层没有理会,导致事态扩大,最终引起大范围罢工。
具体分析工厂管理层和苹果对工人提高的质量要求:0.02毫米划痕标准、对外框和后盖划痕问题的要求,等等。由于这些要求的提出,工人几乎无法生产出满足标准的产品,导致压力陡增,直到爆发,最后,泄洪口被质检员们无辜承受。
笔者善意的推测:如果富士康郑州工厂高层对员工的矛盾并非不闻不问,那么质检员就不是早已被安排好的受气包和替罪羊。而在正常情况下,应该如何解决工厂在生产和质检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产生于高标准的生产和细致严谨的检测之间)?
一方面当然是提高生产质量,无论是人工还是机器人操作,生产流水线的标准化将不以降低产品质量为代价。
另一方面,就是提高质检的效率,据说富士康已经把先期使用的机器人用在了检测工艺上,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另外,笔者在工控行业也了解到,富士康多个工厂都在尝试寻找生产和检测方面的自动化设备。
由于标准化检测设备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富士康也曾向非标定制检测设备提供商抛出了橄榄枝,例如“定制检测的倡导者”——北京领邦仪器技术有限公司。
据领邦仪器董事长崔忠伟博士分析,目前中国工业检测的现状是:大多采用人工检测,不仅成本高、效率低、主观差错率高,而且不容易作到全检;质量数据没有电子化,不能被重复使用;因为人性对单调重复工作的厌烦,导致检测岗位招工难;即使有了半自动的检测设备,也达不到理想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提升检测的自动化程度、提升生产力,应成为检测行业创新发展的方向。
具体到富士康超过百万工人的制造流水线,用资本性设备代替质检工人,采用多专业技术整合、排除人的主观干扰,才能实现自动化、快速化的检测需求。可以肯定的是,定制检测设备将有利于实现以上想法。
定制检测(又称“非标检测”)是根据实际的检测需求设计出专门的检测仪器进行精密检测的质检模式。随着我国制造业的结构升级,质量意识的不断增强和现代质量理念的逐渐建立,对产品质量控制要求也越来越高。质控理念从提高合格率变成要求零缺陷,检测形式从抽检变成全检,检测需求也随着产品的差异化而变得更具个性化。标准化检测设备很难适应这些复杂的差异化需求,因此,定制化检测异军突起,在工业生产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由于应用了最先进的激光视觉技术、虚拟仪器技术、新机器人等,定制检测的科技含量非常高,它的出现使得原本一件非常繁琐、复杂的工作,变得可靠和高效。目前,在中国工业结构急需调整升级的背景下,定制检测仪器的出现,使得以往油乎乎的卡尺、测距器和脏兮兮的工作服将不见踪影。替代它们的是什么呢?是干净的高度自动化机床和无油性机械,另有极少的技师。技师无论男女,只需坐在电脑前操作,智能软件和虚拟现实将会逐渐取代人力操作。
毋庸置疑的是,生产和检测的自动化是将来制造业的发展趋势。生产和质检的快速自动化,将有利于企业降低生产力成本,提高生产和检测效率,让年轻员工可以不再从事单调枯燥和重复的工作,转而操作机器人和进行创新活动等。
无论如何,我们应该迈开这一步,尤其像富士康这样生产规模大、产品线众多、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从各类负面事件中吸取教训,及时转变生产和检测模式,将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塞翁失马,焉知非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