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一号”船再起航,开展走航地球物理调查和热液调查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近日,“大洋一号”船结束了在拉各斯锚地的停泊,再次起航,将再次跨越赤道进入南半球,穿过本初子午线,横跨大西洋开展大洋调查和后续工作。目前“大洋一号”在检查、修复等工作后,已经恢复了各种技术性能。
“大洋一号”第四航段将按照原计划于10月5日停靠巴西里约热内卢,预计走航调查13天左右。将在南纬19度附近的南大西洋洋中脊进行为期4~5天的作业,主要开展热液调查。在该航段中将通过地质和地球物理方法来研究硫化,而受损的化学、生物实验室目前还没有恢复。
据悉,工作人员将会在作业区利用电视抓斗抓取各种样品,用热液探测器测量海水温度,而CTD采水装置则用来采集不同深度海水样品,利用多普勒相控阵声呐系统(ADCP)来测量海流的流速和方向。而利用多波束测深系统、浅地层剖面系统、海洋重力仪等开展的走航地球物理调查也将在航渡期间进行。
“大洋一号”是一艘5600吨级远洋科学考察船。从1995年至今,“大洋一号”先后执行了我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7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调查任务。
“大洋一号”原名“地质学家彼得?安德罗波夫号”,曾是前苏联的一艘海洋地质和地球物理考察船,1984年在前苏联基辅造船厂建成。1994年,为了中国大洋矿产资源调查的需要,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从俄罗斯远东海洋地质调查局购买并经初步改装后,命名为“大洋一号”。改装后的“大洋一号”具备海洋地质、海洋地球物理、海洋化学、海洋生物、物理海洋、海洋水声等多学科的研究工作条件,可以承担海底地形、重力和磁力、地质和构造、综合海洋环境、海洋工程以及深海技术装备等方面的调查和试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