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两会:陈宜瑜认为科研仪器创新不足,难获革命性原创成果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两会成为目前全民最关注的大事件,倾听两会上代表们发出的呼声,让两会离我们再近一些。全国人大常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宜瑜代表提出了自己看法,没有创新性的科研仪器,就很难获得革命性原创科研成果。他认为应该加快国内科研仪器的自主创新进程。
尽管我国在科研领域取得了众多成果,我国论文数量达到了世界第一,但是我国的原创性成果还是太少,尤其是世界范围内革命性的重大创新成果仍然很少。而陈宜瑜代表认为,制约我国重大原创科研成果突破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我国科研仪器过于依赖进口,缺乏自主创新研发。
陈宜瑜代表举例进行了说明,生命科学的发展、材料科学的研究都与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的发明分不开。天文望远镜的发明开辟了天文学研究的新纪元,而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发明,则推动了纳米技术的发展,使人类更了解微观世界。人类基因组计划中,最初估计需用30年完成测序,而随着96道毛细管电泳测序仪的发明,测序时间从30年缩短为3年。
他认为,这些都足以说明,新科研仪器、工具的诞生,往往能够开辟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而如果仅仅是依赖进口科研仪器,那么就只能看到已经被揭示过的现象。如果用自己设计的新仪器工具,就有可能发现别人从未揭示过的现象。目前,我国科研固定资产投资中,60%用于进口设备,甚至部分高端仪器完全依赖进口,他认为我国亟需改变这一的现状。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加大科学仪器创新力度,我国发布的《科研条件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中也明确指出了制约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因素之一,就是高端科学仪器设备大量依赖进口、关键核心技术和设备受制于人。我国也在努力改进,一个支持科研仪器创新的布局在国家层面展开。如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的设立,就有效的推动了科研仪器的研发与科研项目突破。科研仪器创新,将是我国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