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图测绘艰辛路:多测一米是侵略,少测一米是卖国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地图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十分熟悉的。但是说道海图,很多人海是觉得很神秘,很陌生的。几千米深的海底,是怎么进程测绘的呢?跟随我国第一艘自行设计制造的,已经服役13年的中远海综合测量船——“李四光”船,让我们看看我国海图是怎样测量的。
编队前进 (资料图)
想要测绘海图并不简单,尤其是在50多年前。那时候我国还没有一张真正属于自己的海图,都是外国绘制的旧海图,准确性极差。这就对我国要自己测绘精确的新海图提出了迫切的要求。但也正是由于“李四光”船多年的探测数据积累,填补了我国多项海洋测量空白,使得中国海区国际标准电子海图在今年8月首次对外正式发布。这其中“李四光”船功不可没,提供了众多数据。
在“李四光”船服役的十多年中, 海测官兵吃了很多苦。不管是多大的台风,还是南国焦灼的烈日;不管是在海上没淡水、蔬菜,还是要翻越礁石荒滩,甚至在测绘中还会受到国外舰队的干扰,但是他们都不能退缩。海测官兵们要肩负着极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继续进行测量绘制,打造真正属于中国的精确海图。
除了海测官兵们拥有坚韧的意志和纯熟的经验,“李四光”船在近些年也配备了众多先进的现代化仪器。包括多波束测量系统、重力仪、磁力仪、测扫声纳等数十种新型测绘仪器。这些仪器让“李四光”船能够洞穿海水,将光怪陆离的海底世界变成一幅清晰的三维图。
在船上的生活的是辛苦的,要有应急能力,处理各种意外。自然环境的变化自然是较大的影响,但是更人难以应对的是测量仪器和船体突发故障。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船员必须在任何环境中都能迅速排除故障,进行检查维修。
测绘是件意义重大的事情,海测官兵们知道自己的肩负的责任,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多测一米是侵略,少测一米是卖国。”因此,哪怕是1厘米他们都不能马虎,测了再测,直至最为精准为止。也正是有他们的付出,才有了我国海区国际标准电子海图的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