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EL照明及其开发动向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1 有机EL材料及其器件结构
1.1 有机EL材料
所谓EL(Electro Luminescence 电致发光)材料,包括分子量小的低分子材料(通常低分子材料,低分子有机EL)与高分子材料(通常高分子EL)。两者的不同,单纯按分子量的不同来区分,不如说一个是将同结构异分子量的分子,视为不纯物;一个是把它当作同一材料,这样区分更合理。高分子材料是单基物(monomer)单位的重复,进行真空镀敷与分解,最终的性能显著下降,故使用掺杂法制成。在高分子材料中,包含主链骨架π电子共轭系高分子,视其为具有PL的导电性高分子。一般的导电性高分子多缺乏可溶性,为提高其可溶性,引入烷基(alkyl)等置换基,能实现自旋浇铸(spin east)法 、印刷法(含墨水喷射法)等。所谓有机EL用的共轭高分子,有聚对苯乙烯感电体(PPV),聚荧光素(poly fluoren)感电体等。对于高分子材料来说,还有采用主链骨架Z烯基(Viayl)的非共轭系高分子,这是将导电部位和发光部位悬置而作为功能基的,可溶性高,且很好利用了聚乙烯咔唑(pvcz)。最近,对具有磷光发光部位的高分子材料也进行了开发。
1.2 有机EL器件的结构
图1所示为有机EL器件的结构,这是单纯的多层结构,是C.W.tang博士报导的器件结构中,最简单的空穴传输层与发光层组合一起的结构。高分子EL中,因形成上部层时担心溶解下部层,难于组成多层结构,故通过空穴注入层+发光层这一简单结构制成。这一空穴注入层上的噻吩(thiophene)感电体PEDOT,采用了PSS,将该导电粒子分散于水中形成膜以后,进行缓冷(anneal)而利用,这就是低分子有机EL中的干燥处理(dryprocess),薄膜结构不致损坏。空穴注入层(HI)、空穴传输层(HT)、发光层(EM)、电子传输层(ET)、空穴阻挡层(HB)与电子注入层进行了功能分离,其中空穴传输层和发光层做成二层,这是能发挥最佳性能而提出的复杂结构方案。而且,为改善稳定性与寿命,引入混合层和有机合金法是有效的。
因需要从有机EL取出光,最少必须一端为透明电极。光的取出方式,有从基板层取出的底部发射型和从成膜侧取出的顶部发射型。将通常基板侧作为空穴注入侧,但也有作为电子注入侧的逆结构型。所谓透明电极,一般是采用铟锡氧化物半导体(ITO)。导电性高,透明性好的ITO的制成,需要数百℃的基板加热温度。在用于显示器的情况下,能将驱动晶体管形成于下层,开口率高的顶部发射型已成为主流,故透明电极的形成很重要。在照明控制盘情况下,较之密封等受制约的顶部发射型,底部发射型在制作时加工处理更方便。
对于金属阴极,因降低了电子注入的势垒,利用了功函数低的金属。但具有低功函数的金属,水和氧的活性弱,是初期有机EL的劣化原因之一。
2 有机EL的发光原理
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是指有机半导体材料和有机发光材料在电场的驱动下,通过载流子注入和复合导致发光的技术。
图2所示为有机EL的发光原理。用ITO玻璃透明电极和金属电极分别做成有机EL器件的阳极和阴极,在一定电压驱动下,电子和空穴分别从阴极和阳极注入到电子传输层(ET)和空穴传输层(HT),然后分别迁移到发光层(EM),相遇后形成激子(exciton),使发光分子激发,后者经过辐射后发出可见光。辐射光可从ITO玻璃板一侧看到,金属电极膜同时也起到了发射层的作用。
当注入的空穴和电子的比例为1:1时,对应于合理的电流,效率高。有利于再结合的电流成分与流过器件的全电流之比,称为载流子平衡(Carrier balance)因数。与无机半导体不同,有机分子中的再结合,形成所谓激子的激励状态。激子失去活性之际则发光。通过载流子的再结合,自旋多重度各异的一重激子与三重激子形成1:3的比例时(荧光激子的生成效率为25%),由一重激子发出的光称为荧光,由三重激子发出的光称为磷光。按照激子生成的比例,发出磷光的效率高。由于自旋禁制,三重激子的寿命比一重激子的寿命较长。但因发热而易于无辐射的失去活性。以重金属作为中心金属的金属络合物中,将一重激励状态与三重激励状态相互之间进行交叉,可得到常温下产生100%磷光的材料。如果利用这样的一种材料,则能实现高效率的有机电致发光(EL)。
一般,由光激励的激子辐射光的比例,称为PL量子效率。若取出的光子数与流过有机膜器件的电子数相同,则内部量子效率处于100%的状态。但实际上必须从透明电极和基板之外取出光,这就是外部取出光的效率低的原因。尤其对光学研究不足的底部发射型,光的取出效率仅20%左右。这种场合下利用荧光材料,即使采用参数的最大值,外部量子效率仅5%。完全转换为磷光材料时,可提高到20%。
图3为有机EL的电致发光效率示意图。外部量子效率可按式(1)给出
ηext=α·ηint=α·φpl·φexc·r (1)
式中:α-从外部取出光的效率;ηint-内部量子效率;φpl-PL量子效率;φexc-激子生成效率;r-载流子平衡因数。此外,有机EL的外部量子效率,有随电流的增加而下降的趋向(roll-off现象),特别对效率高的磷光材料更明显。为此,在高亮度区,磷光材料与荧光材料的外部量子效率几乎无差别这并不罕见。
3 有机EL的特点
有机EL的主要特点可列举如下:(1)由于基板可做成柔性结构,能实现薄形轻量化;(2)为平面型面发光体,可以卷起来;(3)高速响应,发光反应速度快;(4)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低,耗电量相应少;(5)抗震动,耐撞击性能好;(6)应用较方便,成本低;(7)不含汞,环保无汞污染;(8)制造工艺较简单,易于大规模生产;(9)使用寿命长,目前已达到5000h~20000h,理论上可达20万h;(10)发光效率高,目前OLED的发光效率已达60 lm/w,预计可达到200 lm/w以上,特别是有机EL用于显示器场合,广阔视野角度(视角广)的高对比度,无论在亮的场所还是暗的场所,图象质量都非常鲜明,可谓是显示器的理想材料和器件。[!--empirenews.page--]
4 与其它照明光源的比较
图4所示为有机EL、LED、无机EL的发光原理图。有机EL为面发光体,作为面发光体还有前述的无机EL。有机EL和半导体LED均为注入型电致发光,无机EL则为固有的电致发光。而且,在无机EL中,连续的发光需100V以上的电压和数kHz的高频率。即使目前未能达到高亮度状态,但利用涂敷法能实现BO尺寸的平面发光还是有魅力的。图5为EL潮流公司的AO尺寸发光薄膜与用半导体LED装配的照明面板。作为无机EL的研究课题,应提高亮度与实现白色化。
电光源技术经历了第一代的热辐射电光源(如白炽灯,卤钨灯等),第二代的低压气体放电电光源(如荧光灯),第三代的高压气体放电电光源(如高压汞灯、高压钠灯和金卤灯等)和第四代的固体电光源(如LED等)的变迁。
白炽灯的价格低是其优点,但至今在能源问题上的耗电,大部分能量转成热而散散掉,故能效低的白炽灯,预定在2012年以后将停止生产。荧光灯的效率较高和寿命较长是优点,价格也不算高,但伴随着气体放电的汞(Hg)原子,因其激励和失去活性引发紫外(UV)光,紫外光在荧光体中变换成可见光,由此而照明。原理上照明光中含有UV光,在有些场合是不适用的。同时,废弃时还应考虑汞的环境污染。根据ROHS对有害物的限制指令,汞将是直接被规定限制的对象。
半导体LED其高亮度与长寿命是显著优点,至于在照明上的应用还须考虑以下问题:(1)LED是点光源,发光面积小,光输出过于集中,故必须进行二次配光才能达到实际使用效果;(2)LED芯片的主要材料镓(Ga),原材料稀少,成本高。目前LED的售价是白炽灯、气体放电灯十几倍甚至几十倍以上,这是LED推广应用的瓶颈。不过,现在LED的制作方法已经确立,芯片的制造可实现自动化,正向低成本化急速推进,有望提高性价比。
最近开发的藉助扩散板的面光源监控盘, 如图5所示。这一面光源是利用了有机EL,其发光效率(接近荧光灯的)已得到迅速改善。发光光谱为完全的可见光,尤其是有效发挥了平面光源的照明设计特色。
有机EL(电致发光)是继LED之后又发现的一种更为优秀的(参见本文第3节)固态电光源。不远的将来它将会广泛应用于照明场合,会逐步瓜分LED和部分气体放电光源的应用市场,形成照明领域的主要电光源之一。
照明的基色为白色光,有机EL用于照明时,白色光的制法可通过:(1)利用具有广阔EL光谱的单独材料;(2)利用具有蓝色与黄色那样补色关系的发光材料;(3)利用红绿蓝(RGB)三色以上的发光材料来实现。图6 所示为器件的结构与白色化的概念图。
表1 有机EL与其它照明光源的比较
参考文献
[1] 森 童雄,有機EL照明の勭向,(日)《太陽エネルギー》VOL.36 NO 5,2010年
[2] 路秋生,SSL照明技术与进展,《电源学报》2011年NO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