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BT开通过程分析(二)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米勒平台过程
栅极电压在上升到一定值后,会有一个栅极电压维持水平的阶段,这个电压称之为密勒平台电压。由上面分析可知,当栅极电压大于阈值电压, IGBT 开始通过正向电流。当集电极电流达到最大电流时,续流二极管反偏, IGBT 两端的电压Vce迅速低,耗尽区迅速缩减,Vds的电压也随之降低,而耗尽区缩减以及电压Vds降低的过程决定了栅极电压密勒平台的形成过程。栅极电压平台阶段驱动回路等效电路图如下:
栅极—集电极电容Cgc是一个电容值和带电量都变化的过程,其变化过程不由栅极电压控制,而是由变化的集射极电压决定。在这个过程中,驱动回路一直给电容Cgc进行充电,栅极电压Vg不上升的原因在于电压Vce一直在减小,这也是密勒平台形成的直接原因,这个过程中驱动回路只给Cgc电容充电。
在Vce下降后,米勒平台继续维持的原因在于此时的载流子浓度在持续增加,因此电容值也在增加,从而栅极电压仍然维持在密勒平台电压。
驱动电阻对栅极电压波形的影响
上述分析了IGBT 在开通过程中栅极电压的变化过程,并给出了对应的等效电路。根据上述分析,如开通延时等效电路图,在给栅极电容充电的阶段,驱动电阻的值越小,时间常数越小,从而栅极电压上升越快,开通延迟的时间越短。由米勒平台阶段等效电路图可知,驱动电阻越小,相同的栅极平台电压值,平台持续时间也越短。驱动电阻越小,平台电压之后,上升到最大栅极电压的时间也越短。
04
开通过程集电极电流分析
开通电流
当栅极电压大于阈值电压时,集电极电流以较快的速度上升,因此在集电极电流由零上升到负载电流这一短时间内,栅极电压可以近似认为是线性增长,从而IGBT 集电极电流在到达负载电流之前,可以认为IGBT 集电极电流曲线为二次函数曲线,即Ic=at?
其中a 由芯片参数以及功率回路参数、驱动回路参数共同决定。
二极管反向恢复过程
IGBT 集电极电流过冲与续流二极管的反向恢复过程相对应。IGBT集电极电流持续增大的过程中,续流二极管中的少子浓度逐渐降低,反偏电流密度梯度也逐渐减小。当续流二极管达到反偏电流的最大值,二极管中耗尽区边缘少子浓度达到热平衡浓度。此后,二极管进入反向恢复阶段,此时的IGBT 集电极电流特性更多地取决于续流二极管的反向恢复特性,因为这个过程中需要将二极管中余下的过剩载流子移除,且耗尽区的电势降大小为反偏电压值。通常情况下,为了使二极管快速关断,需要有较大的反偏电流和较小的少子寿命。
05
开通过程集射极电压分析
集射极电压下降过程分析
理想条件下,不考虑回路中的杂散电感和电阻,当续流二极管的电流达到最大反向电流时,二极管开始承受反向电压,此时IGBT 两端的电压急剧下降。IGBT集射极电压下降包括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类似于MOSFET 开通机理,耗尽区迅速消失,电压急剧下降,如下图所示的UCE_MOSFET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过剩载流子在基区内扩散,电导调制区扩大,中性基区压降减小过程,如下图所示的UCE_BJT阶段。由于载流子扩散的速度远远慢于耗尽区消失的速度,因此这个阶段的电压衰减非常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