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plet技术的原理有点类似搭积木,简单来说就是把一堆小芯片组合成一块大芯片。这种技术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制造过于复杂的芯片,并且保证足够优秀的良率,从2012年开始就逐步被使用。
据SynSense时识科技创始人兼CEO乔宁介绍,本轮资金将主要用于加速类脑芯片产品的研发,推动类脑技术在人工智能边缘计算领域的产业化落地。
1965年,英特尔创始人Gordon Moore首次提出摩尔定律,并于1975年进行修正。根据摩尔定律,技术进步将使集成电路(微芯片)的集成度大约每18-24个月翻一番。摩尔定律问世时,集成电路问世才6年,Moore实验室在一个芯片上还只能集成50个晶体管。50年后,最先进的芯片可以集成10几亿个晶体管。但是,我们现在面临一个问题:摩尔定律,还能延续多少年?
近日,浙江大学联合之江实验室共同研制成功了我国首台类脑计算机(Darwin Mouse),该计算机采用自主知识产权的类脑芯片,实现了与小鼠大脑相当的神经元数目。
清华团队发布全球首款异构融合类脑芯片。 日前,记者从清华大学类脑计算研究中心获悉,清华大学开发出全球首款异构融合类脑芯片,基于此研究成果的论文“面向人工通用智能的异构天机芯片架构”作为封
正在底特律举办的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电子复兴峰会上,英特尔公司展示了其最新的可模拟800多万个神经元的Pohoiki Beach芯片系统。该神经拟态系统的问世,预示着人类向“模拟大脑
小结量子计算和类脑芯片都可能成为改变AI的两大技术,但即便巨头们投入大量资源进行研发,这两项技术仍面临许多挑战,规模化应用也没有明确的时间表。这两项技术也被不断质疑,IBM推出首款量子计算机之后面临质
为了实现更高级别的人工智能,各方都在寻找解决方法。在现有的技术和产品上进行优化是一种收效更快的方法,然而具有革命性的新技术更能引起关注。其中,量子计算和类脑芯片每一次的进展都吸引了大量关注,它们的发展
人脑最不可取代的便是其综合处理的能力。人脑被柔软的球状器官所包围,这个器官大约含有一千亿个神经元。在任何特定的时刻,单个神经元可以通过突触(即神经元之间的空间,突触中可交换神经递质)传递指令给数以千计的其它神经元。
“你看到的,其实是一个生物。”一旦信号开始在它的“血管”里流淌,小家伙就能像生物的大脑一样进行思维,并作出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