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新特性(36)- 参数绑定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lambda表达式的缺点
还记得当初引入lambda表达式的原因么?向算法传递谓词时,由于一般的函数无法传递参数以外的信息,函数对象又比较麻烦,所以引入了lambda表达式。
但是lambda表达式也有缺点:在类似功能多次使用的时候,每次定义lambada表达式也会比较麻烦。本文介绍另一种方式:参数绑定。
标准库bind函数
继续用lambda表达式中用过的例子,如果希望找到第一个长度小于2的string,可以使用以下代码:
bool istarget(const string& s){ return s.size() < 2; } vector
如果我们希望在istarget中选择string时使用变量而不是固定的2的时候,一般的函数就不能满足需求了(虽然使用全局变量算是一个选项)。除了和函数对象和lambda表达式以外,还可以使用标准库bind函数来实现,其步骤如下:
根据需求定义比较函数
在本例中,就是定义一个接受选择对象string对象和最小长度参数的istarget函数:
bool istarget(const string& s, int sz){ return s.size() < sz; }
使用参数绑定定义新的可调用对象
C++11标准库提供了一个bind函数,按照C++ Primer的说法,可以将bind函数看作一个通用的函数适配器,它接受一个可调用对象,生成一个新的可调用对象来“适应”原对象的参数列表。调应bind的一般形式为:
auto newCallable = bind(callable, arg_list);
具体到本例,可以这样定义:
auto isTarget = bind(istarget, _1, 2);
istarget:bind适配的对象,就是第一步中定义具有两个参数的istarget函数
接下来是传递给istarget的参数。参数的顺序和istarget参数列表中规定的一致。
_1:占位符,_1代表isTarget被调用时的接受的第一个实参,这个_1处在bind参数列表的第一个位置表明isTarget的第一个实参会在调用istarget时作为istarget的第一个实参使用。
2:比较长度信息,形式和占位符不同,处在参数列表的第二个位置,这个值会在调用istarget时作为istarget的第二个实参使用。
使用定义的可调用对象
vectorv{"This","is", "a", "predicate", "."};
auto found = find_if(v.begin(), v.end(), isTarget);
cout << *found << endl;
由于在bind定义时只使用了一个占位符,所以可以把isTarget当作一个只有一个参数的可调用对象使用,这个参数的类型和istarget的第一个参数一致。
istarget函数定义一次之后,可以使用bind函数适应各种算法的要求,从而实现了实现一次定义,多次使用的目标。
作者观点
到本文为止,可调用对象就算凑齐了:函数,函数对象,lambada表达式,参数绑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