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进化会使人类“变胖”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科学家比较了人类与其它灵长类动物的脂肪样本,发现DNA包装的变化会影响人体处理脂肪的方式。
研究人员认为,基因使人类变成“肥胖的灵长类动物”。
我们的身体需要脂肪储存能量并保护重要的器官。
脂肪还能帮助身体吸收一些营养物质,并产生重要的激素。
膳食脂肪包含饱和脂肪、反式脂肪、单不饱和脂肪和多不饱和脂肪,它们各有各的特性。
人们应该尽量避免或只适度食用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因为它们会提高低密度脂蛋白(LDL)即“坏胆固醇”的水平。然而,单不饱和脂肪和多不饱和脂肪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甘油三酯是人体内最常见的脂肪类型。它们存储我们吃的食物中多余的能量。在消化的过程中,我们的身体分解这些物质,并通过血液将它们转移到细胞。我们的身体使用一些脂肪作为能量,并将其余的脂肪储存在细胞内。
脂肪代谢是人类生存的关键,这个过程中的任何不平衡都可能会导致肥胖、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是全世界的头号死因。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2016年有近1800万人死于这种疾病。
人类是如何成为“胖”灵长类动物的
现代的饮食习惯和运动的缺乏导致了肥胖的“流行”,但新研究强调了进化在人体脂肪形成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科学家发现,DNA在脂肪细胞内包装方式的变化降低了人体将“坏”脂肪转化为“好”脂肪的能力。该研究结果现在发表在《基因组生物学与进化》杂志上。
“我们是胖灵长类动物,”研究合著者DeviSwain-Lenz解释道,他是北卡罗来纳州达勒姆杜克大学生物学博士后副研究员。
该研究由研究人员Swain-Lenz和杜克大学生物学家GregWray领导,使用了一种叫做ATAC-seq的技术比较了来自人类、黑猩猩和其它灵长类动物的脂肪样本。这分析了不同物种体内的脂肪细胞的DNA包装方式。
研究结果显示,人类体内脂肪含量在14%到31%之间,而其它灵长类动物的脂肪含量则少于9%。此外,人类的DNA区域更集中,从而限制了脂肪代谢中基因的可及性。
研究人员还发现,与人类相比,黑猩猩和猴子有780个DNA区域是更容易进入的。这就意味着人体将坏脂肪转换为好脂肪的能力较低。
你胖我胖,各不一样
Swain-Lenz解释道,大多数脂肪是由“储存热量的白色脂肪”构成的。这是在我们腹部和腰部周围堆积的脂肪类型。其它脂肪细胞,称为棕色脂肪,则是帮助燃烧卡路里。
这项新研究的结果表明,人类携带更多脂肪的原因之一是,应该帮助将白色脂肪转换为棕色脂肪的DNA区域被压缩,因此减少了这种转换的发生。
Swain-Lenz补充道:“通过做一些像让人们暴露在低温下的事情,仍然可以激活人体内有限的棕色脂肪,但我们仍需为此而努力。”
研究小组认为,早期人类可能需要积累脂肪,不仅仅是为了保护重要器官和保暖,也是为了发育他们的大脑,事实上,在进化的过程中,人类的大脑大小增长了两倍,并且消耗的热量比其它所有器官都多。
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了解,提高人体将白色脂肪转化为棕色脂肪的能力能否减少肥胖,但还需要更多的研究。
Swain-Lenz总结道:“也许我们能找出一组我们需要打开或关闭的基因,但我们离这个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