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中国半导体产业怎突围?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中美贸易战的爆发,让正在起步的中国半导体行业面临了巨大的压力。在这个特殊关口,中国的半导体产业该如何突围?在2019集微半导体峰会上,来自投资界和产业界的专家围绕该话题,分享了自己的见解。
本次论由元禾华创投委会主席陈大同主持,参与嘉宾有:华登国际中国董事总经理黄庆、武岳峰创始合伙人潘建岳、中芯聚源资本创始合伙人暨总裁孙玉望、通富微电子总裁石磊、国民技术董事长孙迎彤。
这次贸易战,让国内半导体产业链的短板完全暴露出来。华登国际中国董事总经理黄庆认为半导体产业的核心是制造业,而中国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武岳峰创始合伙人潘建岳观察到“一上和一下”的缺失,就是最上游的工艺和装备和下游的IP和设计,两方面都是短板。中芯聚源资本创始合伙人暨总裁孙玉望分享了一组数据,现在设备国产化率是9%,材料基本上不到20%,所以他也认同装备和材料是短板,不过他认为高端芯片和EDA方面的差距也很大。通富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石磊则更关注材料方面的缺失。而国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迎彤则认为人才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行业缺乏有创新性和有定力的人才。元禾华创投委会主席陈大同最后给出总结,他表示除了硬件,国内对软件方面也不太重视。此外,对特种工艺和材料的重视程度也要加强。
鉴于中美贸易摩擦的情况,嘉宾们对局势的短期走势和长期走势,以及对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影响又是怎么看待的呢?
孙迎彤认为,中美贸易战大体上是结束不了,但是谁也离不开谁。而从半导体产业角度来看,我们只能用更开放的心态去面对,不管出现什么样的情况,让自己能够处在技术的前沿是唯一的选择。
对企业的影响方面,孙迎彤提出了一个观点“小利大损”。所谓小利,是国内厂商增加了对国产芯片的需求量。所谓大损,则是一些最先进的产品和技术,如EDA工具,国内将可能不会再获取。
石磊认为,中美之间现在到了一个新的时期,但无论时代如何转变,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事。“此外,不管别人对我们怎么样,我们一定要坚持开放。”原来是拿来主义,现在要转成真正的科技创新,要迎接很多挑战。
孙玉望认为贸易战可能是长期的。他把贸易战分解为三个层面:加关税、技术禁令和投资限制。他认为,关税方面的摩擦会是短期的,技术禁令会是长期的,而投资限制也一定是长期的。
他进一步总结,加关税和技术禁令,国内产业在短期内会感受到痛苦和压力,因为缺失的技术还很多,但从长期来看,无疑会极大地推动供应链的本土化进程。
潘建岳则表示:“我们要有足够的智慧平衡好和美国的竞争关系以及摩擦关系,同时,要搞好和欧洲、日韩以及其他国家的关系。”从产业方面来讲,我们要想办法打造我们国家的必杀神器,以及建立相对完整的产业链。
黄庆表示,短期来看,中国要做自己的事情,要打造中国自己的英特尔、谷歌和安卓。长期来看,这是国际关系的问题,要从政治层面、国家层面来解决。
陈大同表示,从短期来说,随着中美谈判的起伏,最后停战是一个不确定的因素,但现在比两年前要乐观一些,美国要想动用所有手段封锁华为的可能性不大。从长期说来,这个关迟早要过,不能总靠着抄别人的东西,这叫成人礼。短期的风险很大,长期最大的利好是本土产业链会得到发展。
因为半导体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各位嘉宾纷纷表达了对政府工作的建议。
孙玉望希望政府要做持续性投入,要对被卡脖子的环节做高强度投入,也不要搞重复投资。他还希望用户对国产供应商公平对待,多采购国产芯片、材料和设备。
潘建岳建议政府要持续扩大开放,在产业方面要多做系统化的考量和设置。
真正的科技要包容失败,石磊表达了对创新体制的看法。他希望政府要引导创新机制的建立。
黄庆赞同政府对行业扶持,但是希望支持要支持到点子上。其二,他还强调要做好教育,培养真正的研发人才。
对于人才这块,孙英彤有自己独特的观点,他希望围绕着集成电路短板做一个股票的产业国际板,通过资本来引入人才。
陈大同最后将各位嘉宾的观点归纳为:政府做好政府该做的事情,不要轻易插手市场的事情。他最后还给出了自己的期望,就是要真正做到居安思危,在情况好的时候做好自己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