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二季度首次扭亏 规模化盈利可期背后将迎数字化竞争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日前,美团发布2019年第二季度及半年度财报。对于美团来说,这不仅仅是其首次实现盈利的一个财务季度,同时其股价也摆脱自去年9月上市以来的持续下跌,重新超越上市首日开盘价。截至目前,美团市值已达到4341.9亿港元。
“中国大概有8亿6千万城市人口,每人每天吃三顿饭,每天就是25亿顿,美团只占据了其中不到2%的市场。”美团董事长兼CEO王兴如是说。根据财报显示,在今年第二季度,仅餐饮外卖上美团就产生了20.8亿笔订单。
在王兴看来,本地生活能讲的故事似乎不少:作为一个巨大且处于早期阶段的行业,仍能容纳很多企业,参与其中可以从其巨大潜力中获益。
众所周知,外卖市场几乎属于美团与饿了么的天下,而王兴话语背后,实际上透露出是二者争夺2B赋能领域的新战事。根据互联网第三方数据机构DCCI在今年Q1统计显示,美团外卖、饿了么和饿了么星选的市场份额分别为64.1%、25%和8.7%。两家企业的“领土”比例接近3:2,也基本符合外界所预估的一个微妙的相持比例:谁能打破僵局,谁便可能真正创造出优势。
聚焦“Food+”,新业务增长态势明显
本季度,美团的各项财务指标均保持了不错的增长势头,这与美团所做出的一系列调整不无关系。
根据财报显示,美团报告期内营收共227亿元,同比增长50.6%,环比增长18.4%;净利润共14.9亿元,而上季度则净亏损10.3亿元。同时,美团的毛利也显著提升至79亿元,同比增长达到271.1%,环比增长56.6%。美团表示,毛利上升主要原因为业务规模的扩大、餐饮外卖毛利率的改善以及新业务的亏损收窄。
而在构成营收的各业务版块中,涵盖出行,新零售与餐饮管理系统的新业务部分成为了一匹黑马。
从财务数据上来看,该业务营收共46.1亿元,同比增长25.6%,环比增长16.1%,体量近乎与到店、酒店及旅游业务这一业务版块持平。新业务在总营收中的占比由2018年的17.2%进一步提升至20.3%。另一方面,其毛利率改观同样明显,由去年同期的-76.4%达到正向的9.1%,降本增效的效果明显。
美团自2018年底宣布进行组织结构调整后,开始主打其“Food+Platform”战略。
今年第二季度,美团在出行和新零售上的动作最大。自今年第一季度推出美团买菜业务并在上海、北京两地先后试点后,又于7月进驻第三个城市武汉。王兴在财报电话会议中对目前的情况表达了自己的满意:美团将不断加强在整个中国一站式本地服务电商平台的地位,目前除了在食品、餐饮业务之外,也会不断地探索新的领域来扩张生态体系。
而从行业来看,这一领域同样也吸引了包括阿里在内的诸多竞争者,并且相较于盒马、小象生鲜这样的线下零售店,更有机会杀出重围。4月16日,美团宣布小象生鲜的经营范围将缩小为1个城市的2家门店。集中力量探索“社区生鲜零售”。
第二季度美团的另一重要举措是“复活”了美团打车,虽然在第一次尝试网约车时受挫,但从聚合模式重新出发时没有再落后出行行业的发展趋势。
东吴证券分析师张良卫在研报中指出,目前美团新业务由ToC端的共享单车,网约车,零食杂售和ToB端的餐饮管理系统构成。新业务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凭借着“大众点评”和“美团”在O2O生活服务市场的高市占率和高用户粘性,美团顺理成章可推进B端的商户衍生服务。
与饿了么争战下半场,数字化成关键
2018至2019年,饿了么CEO王磊两度接受《财经》采访时,用“楼层高低”来形容饿了么与美团之间竞争的关系:谁所处的楼层越高,意味着所在的维度越高,越具备竞争力。在2018年他认为,二者间是美团原站在2楼打1楼,但饿了么融入阿里后,要从6楼打2楼;在2019年,饿了么目标要到3楼,并在未来三年内上升到6楼。
王磊所提到的一楼与二楼代表着两家公司流量层面的竞争,这一阶段已基本结束。如今的二者都在努力向更高的维度发展,也就是利用数字化的能力,来为自己的生态圈创造价值。
阿里2020财年Q1季报中显示,在饿了么与口碑组成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后,主要目标便是本地生活服务行业数字化升级,并向生鲜、商超等领域推广,建立开放平台。相较于美团的“Food+”策略,饿了么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则希望让外界记住其全链路数字化。
今年年中,美团还相继推出了开放配送平台“美团配送”和无人微仓,美团“超脑”等技术也映入外界视野。据美团闪购赋能部总经理肖昆透露,无人微仓的设计就是希望通过’标准化’、’自动化‘的方式,解决商超、生鲜等零售业务目前面临的问题。
虽然二者的产品名称不同,但最终仍殊途同归。
中信证券分析师姜娅在研报中指出,本季度美团超预期的财务表现奠定了公司提前实现规模化盈利的基础,但对美团来说,外卖的市占率提升仍是核心逻辑,新业务的培育和投入仍很必要,短期的重点仍然是新业务的培育和投入,决定了美团的市场卡位和战略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