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上的京东:京东云第一个自建数据中心的背后故事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在京东的投资版图上,宿迁绝对是备受关注的一个点,原因也无需赘述。记者(公众号:记者)了解到,京东在宿迁的投资项目一共有12个,计划投资近200亿元,已建成京东信息科技园、京东智慧物流全国调度运营中心等5个项目,完成投资65.5亿元;近期已开工和即将开工项目7个,计划总投资130亿元。
京东云华东(宿迁)数据中心就是京东在宿迁的重要布局,在计算力代表生产力的互联网行业,云计算之下的数据中心在某种意义上象征着基础硬实力,京东云华东数据中心建设于2015年,总投资35亿,一期投资15亿,二期计划投资8至10亿,现已投入6亿,整个园区占地200亩左右,相当于19个足球场大小,是京东云骨干网络节点核心数据中心之一。
数据中心是京东庞大的业务体系的技术支撑,华东数据中心又是京东自建的第一个数据中心,承载业务规模和种类相当齐全,毫不夸张的说,京东有一部分是建立在宿迁之上。
京东云华东(宿迁)数据中心一号园区占地200亩,总投资超30亿元,其中设备投资约24亿元,总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包括4栋数据中心楼(模块)和一栋综合楼。
一期数据中心的投产也经历了三个阶段,先是2015年投产的模组1,华东数据中心2014年底拿地并开始设计,2015年4月份土建开工,2016年4月实际运营,建设速度还是比较快的,这也和当时京东业务发展速度暴增,需要数据中心来支撑有关,彼时快速运营才是第一要求。
因为建设速度快且宿迁并不是最初选址地,模组1没有采用大胆技术尝鲜,而是采用更为成熟的方案,不过模组1也给了其他模组以参考,京东云在后续的模组建设中就充分吸收了模组1的建设经验,模组1设计PUE是1.4,实际运营过程中京东云将PUE控制在年均PUE≤1.3(实测)。
1模组内部的数据机房和配电室由相同的小模块组合而成,可根据使用需求灵活布置、调整模块内容。单个数据中心模块的建立面积为6万多平米,总机柜数1138个,分别布置在10个模块机房内,4个标准模(4KW)、3个高密模块(8KW)2个网络传输间,和1个微模块(12W)机房,总能存放约4万5千多台标准服务器。
模组4在相同地板面积的情况下增加了35%的机柜数量,4模组可容纳1556个机架,单机柜功率在4kw到12kw,设计PUE小于1.35。模组4在供电方面采用高压直流加UPS加市电直供方式,针对不同业务采用不同供电模式,另外在冷却系统方面用上了平滑自然冷却技术。
京东云数据中心水冷机房
数据中心空调系统的能耗一般占总能耗的20%-40%左右,其中制冷压缩机的能耗又占到空调系统总能耗的70%-90%。因此,利用自然冷源来解决数据中心的散热问题成为数据中心创新技术的核心考量之一。
传统自然冷却板换的开启只有0和1两种状态,不能和冷机并行运行,京东云的创新是在数据中心外楼放置数十个温度、湿度、风速和液位等传感器,机房内不采用传统的点装式探头,而是光纤测温,规模应用不仅提高了精度还降低了成本。
中央控制系统对室外、室内、温度、水及设备各方面数据进行采集,进而控制系统阀门、变存器,带动风机、水泵,包括控制冷水机系统实现平滑联动。冬天板换完全打开,冷机停止工作,在过渡季板换可开启一定的角度,冷机部分运行,甚至可以开半台冷机,基本实现无人工干扰下的自动运行。
江苏宿迁地区,一年中大部分时间的温度在-5~35℃之间,年均气温14.2℃。京东数据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宿迁的天气状况下,一年大概有1/3的时间可利用板换冷却,通过平滑自然冷却技术,一年有将近5个月的时间可以完全利用室外的自然冷源,大幅降低运营成本。
实际运行中,冷冻水系统在室外日平均温度持续5天以上低于10度时,切换到自然冷却系统使用,日平均温度持续5天以上高于10度时,开始退出。全年基本可以分为免费制冷季和常规制冷季。
“我们在传统的Freecooling技术基础上,增加了一套自主设计的气候环境采集控制系统,完全实现了制冷系统根据室内外环境温度、湿度、系统负荷大小、平滑连续的调节各组件运行状态,始终保持系统在最佳的效率区间。而且全年可以“免费”使用自然冷源的时间高达180天以上,直接节约电费数百万元以上“,京东方面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