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和月饼是如何走到一起的?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中秋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每逢中秋,家人团聚,赏月吃月饼成了千百年一脉的习俗,那么中秋节是怎么来的呢?中秋节最重要的食物月饼,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中秋节和月饼是最佳搭配(网络图)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说的是每年秋季,政府会给老人提供粥食。在这里,没有明确“中秋”具体是哪一天。但在以农业为主的古代,秋收是一年中的大事。当农作物归仓之后,人们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
中秋的前身是先秦时的秋祀和拜月习俗,家家拜祀土地神,久而久之,围绕“秋报”便形成了一系列风俗。同时,中国的原始宗教是多神教,自然崇拜占有重要地位,祭月、拜月之风很盛,这便为中秋节的诞生提供了土壤。但是,中秋节成为一个气氛隆重、情感色彩强烈的大节日,却是在南北朝以后,节日的某些习俗形成也比较迟,一般认为,中秋节成为节日,大约始于唐代。
在唐代,中秋赏月之俗已十分盛行,如《唐逸史》记载:“开元中,中秋夜侍明皇于宫中玩月”。唐诗中也有不少歌咏中秋之夜的诗篇,如司空图的《中秋》诗云:“闲吟秋景外,万事觉悠悠。此夜苦无月,一年虚过秋”。唐人认为,中秋不见月是件很遗憾的事。
明月是诗意最好的催化剂(网络图)
唐人在中秋赏月的同时,总要以酒食相伴,这样,与月亮有关的食物也就发展起来,其中最具有中秋节特点的食品是“玩月羹”,它是以桂圆、莲子、藕粉等精制而成的。据说在五代时,开封一位专卖四季小食的张手美,每届中秋便以玩月羹应市,很快就会被抢售而空。
“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宋代吴自牧的《梦粱录》和周密的《武林旧事》,但这两本书中都尚未将其与中秋节联系起来,似为一种普通市食。
关于月饼的来历,众说纷纭。其中有个传说是,在唐高祖李渊当政的时候,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归来,当时有在京城经商的西域商人献上胡饼祝捷。适逢圆月之夜,唐高祖与众臣在高台饮宴。他结果华丽的礼盒,亲手从里面取出圆圆的胡饼,望着头上一轮圆月,想起这些年连战连捷的喜悦,不仅赋诗曰:“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胡饼分给众人君臣尽欢而散。唐高祖与大臣分享月饼的事情一时间在大唐国域内传为美谈,臣民也纷纷模仿,从胡人那习得胡饼制作方法,月饼渐渐流传起来了。
再忙也别忘了赏月(网络图)
月饼成为中秋节正式的应节食品,应始于明代。
在明代的各类书籍中,开始出现了大量有关中秋节吃月饼的描述。明人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则团圆之意”。沈榜《宛署杂记》中“八月馈月饼”条的“注”解释说:“士庶家俱以是月造面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市肆至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一饼之数百钱者。”可见,在当时的北京城,已经出现了靠包装取胜的豪华月饼。
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看出,当时在中国,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有中秋节吃月饼的风俗,即以圆如满月的月饼来象征月圆和家庭团圆的意义。至此,中秋节也被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团圆。
中秋佳节除食月饼外,一些地方还有食“桂花糕”“桂花酒”的习俗。八月十五桂花香。中秋之夜,仰望月中丹桂,喝些桂花蜜酒、吃些桂花蜜糕,乃是中秋之夜饮食风俗中的又一件美事。屈原《九歌》中“援北斗兮酌桂浆”“奠桂酒兮椒浆”的诗句,表明我国很早开始就用桂花酿酒了。人们喜食桂花,入米面可做成桂花糕;用桂花熏茶,可泡饮“桂花茶”;用糖或食盐浸渍桂花,还可长期保香于密封容器中。
桂花茶(网络图)
我们在中国传统节日中,均可找到两条主要线索:一是祭祖,二是聚餐。这两点之所以成为中国传统节日礼俗的两条主要线索,与我国传统的重孝道、人伦,重血缘纽带和宗族家庭的文化精神和民俗心理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