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芯而论:鸿海广州面板厂量产暂缓,或为集团财务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鸿海广州增城面板厂传出恐暂缓量产计划,再度引发市场关注鸿海在面板产业的态度,不过,正当外界持续担忧面板产能过剩的问题,其实,鸿海这次暂缓量产的背后,却是一个保全集团财务的高招。
原本市场认为,广州增城厂决定暂缓量产,是基于订单及成本压力,但是从财务角度来看,暂缓量产才是目前的最佳解决方案。
虽然12日最新消息,SDP代表取缔役副社长谷口英男署名回应,「郭台铭因个人因素业已出让SDP股份,因此广州堺工厂之营运与郭台铭无关。
不过,2016年12月30日鸿海创办人郭台铭确实代表界显示器株式会社(SDP)与广州市政府共同签署《第10.5代显示器全生态产业园区建设专案合作框架协定》,双方协定在广州增城投资610亿人民币,兴建全世界最高良率与产能的10.5 代显示器全生态产业园区。
当时外界都认为,鸿海在夏普的技术奥援下,将在新世代面板产业大展身手,岂料,才短短2年多,面板市况就急转直下,让拥有大尺寸面板产线的厂商,个个哀鸿遍野。
根据面板业者表示,量产中的面板产线其实就跟半导体产线一样,如果遇到突然停工的状况,产线一旦停产,相关的保养维修成本相当惊人,若是未能做好相关的保养维修,最惨的状况是,整条产线产线可能就要报废。
以之前台湾LED厂来看,当时因为LED芯片价格暴跌,很多LED芯片厂不堪成本压力,最后只能选择停工,尽管当时产线的产能利用率并不高,但是仍是处于量产阶段,在决定停工后,因为缺乏费用保养,最后很多MOCVD机台都只能报废。
未量产 仅负担基本水电费用
但是这次鸿海广州增城厂,充其量的进度只是完成面板点亮,也就是刚刚才测试出后续量产所需要的参数,一般来说,完成参数的设定,到业界所谓的量产,在产能程度上还有相当大的差异,换言之,可能连要进入量产的设备都还没有完全进驻,这时决定停产,鸿海或许会被设备商抗议,需要付部分的违约金来弥补厂商损失,但是至少不用立刻花费钜资购入设备,造成自己的资金压力。
研调机构也认为,因为鸿海广州增城厂还没有进入量产阶段,换言之,就算现在决定停止,也只要负担基本营运所需的水、电及少量的人事费用,重点是,鸿海在财务上,也可以用未量产的理由,延缓开始进行设备折旧的财务要求,也就是说,鸿海延后量产,基本上对于财务的影响相当有限。
更何况,根据《芯科技》之前所独家掌握的消息,鸿海广州增城厂根本没有订单,如果硬要强行量产,等于确定每天开门就是要烧钱,在资金只出不进的状况下,不管是多大的集团,都无法承受,更何况,鸿海跟夏普都是挂牌上市公司,还要对股东负责,现在暂缓量产的作法,等于是用最小的成本,进行资产保全的动作,绝对是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最佳选择。
找出竞争优势才是解决之道
SDP方面强调,「广州厂依原计划百分之百完成第一期建设及点亮,目前正积极加速提升良率及技术能力。二期营运及投产时间,将因应国际形势及市场需求变化,SDP正本着开放、负责的态度与各供应商协调以达成多赢共识。」
从公司说法来看,似乎也呼应对营运及投产时间的不确定性,产业人士则表示,尽管鸿海决定暂缓量产的策略,堪称高招,但是从正常的经营角度来看,只能算是应急的方式,毕竟,相关的技术人员空无用武之地,这样的无形损失难以估算。
只不过,就现在的面板产业供需状况,不管是友达还是群创,都还是维持同样的论调,也就是供过于求已成定局,尤其光是大陆,接下来1-2年,还有约3条的10代线以上的新产线要开出,大尺寸面板的市况,持续向下的机率远比反转向上的机率高。
而友达跟群创,也正积极寻找利基产品的突破口,让大尺寸产能能够维持基本营运需求就好,获利就靠利基产品来冲刺。
产业人士认为,虽然广州增城厂是位于大陆,但是他的经营团队却是日本及台湾的团队,换言之,技术是最大的优势,而友达跟群创的作法,也是广州增城厂可以师法的对象,毕竟拚量很难打赢陆厂,找出自身最佳的竞争优势,才能摆脱被砍价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