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洞大开:古人真的在月亮上看到了“玉兔”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月球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天体,千百年来,无数人仰望天空,将丰富的想象力和无穷的浪漫寄托在这块天然画布上。月亮在人类心中是皎洁明净的美好象征,而赏月的中秋则成为了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团圆佳节。
月球上有什么?如今我们知道月球只是一个充满岩石和陨石坑的荒凉星体。然而,在古人的眼里,月亮上却有着美丽的嫦娥和捣药的玉兔。为什么他们会对这个传说深信不疑?背后又有着哪些科学道理?
去月球寻找嫦娥玉兔
嫦娥月兔的故事流传得如此久远,以至于1969年,阿波罗11号即将执行史上第一次登月任务前,太空中心和宇航员们还聊到了它。
当时林顿·约翰逊太空中心是这样说的:“人们都很关注今早的阿波罗登月任务,有一位观众请求你们(指宇航员们)密切留意月球上有没有一位可爱的女孩,以及一只巨大的兔子。在一个古老的传说里,月球上住着一位因为偷吃了丈夫的永生药而被放逐到月球上的名叫嫦娥的中国美人,她身边还总会跟着一只巨大的兔子。”
巴兹·奥尔德林,也就是在阿姆斯特朗身后踏上月球的那位宇航员回答说:“好的,我们会留意寻找这位兔子女孩。”
阿姆斯特朗拍摄的月球上的奥尔德林(NASA)
巨大的嫦娥玉兔
当然,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并没有在月球上找到嫦娥和月兔,但这个古老传说依然魅力不减。为什么这个传说能够流传千百年?答案很简单:有无数的人,真的看到了月球上那只巨大的月兔。
中国人看到了月亮上有一只捣药的兔子,而日本和韩国人看到了月亮上一只捣麻薯的兔子。这不是比喻的修辞手法,他们是真的看到了。也许你也可以来试试—;—;发挥一下想象力,或许你便也能看到这只正在捣东西的兔子:
北半球能够看见的月球,以及兔子捣药的示意图(nationalgeographic)
月兔捣药,来自18世纪清朝的龙袍(Wikipedia)
实际上,古人连“嫦娥”都看到了。《太平御览》记载,嫦娥奔月后,托身于月,“是为蟾蜍”。在西汉初期的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中,月亮上画着蟾蜍和月兔。
没错,嫦娥变成了蟾蜍!而蟾蜍也是能够在月球上看到的:
月球上的蟾蜍(tomheisey)
古人通过强大的想象力,赋予月球嫦娥月兔的优美故事,还把故事说圆满了,这就难怪嫦娥月兔的故事能够流传千年了。
不过,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思考:月球上那些明明暗暗的区域到底是什么?
凭空想象的浪漫
月球有着永恒不变的脸。月球是地球的同步自转卫星,它自转的周期和绕地球的公转周期是相同的,因此,它永远会以同一面朝向地球。我们可以轻易地用肉眼看到月球上明亮和黑暗的区域,那些明亮的区域其实是月球上的山脉,通常人们叫它们“月球高地”,而黑暗的地方是火山喷发后、在洼地凝结的熔岩浆,古人称它们为“月海”。
坑坑洼洼的月球(NASA)
明明这些高地和月海只是随机形成的不规则图形,为什么人们会认为那是一副图像?这要归功于大脑的工作方式。
大脑是一个很爱预测的器官,它们总会试图在杂乱的噪音背景中提取、甚至不惜编造出有意义的事物,这种现象被称为“空想性错视(Pareidolia)”,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
空想性错视实在是太过常见,它也塑造出了许多的人类文化现象。人们能把常把云朵甚至脱落的墙皮看成动物、人脸和其他物品,而当观星者也这样错视时,各种星座便出现了。
很多人也会把普通的事物看成宗教相关的事物,比如看到耶稣、圣母、观音菩萨的脸等。还有各种超自然的“见鬼”事件,也只不过是人们把模糊不清的黑影看成了人形。
星系团SDSS J1038+4849,它有个绰号,叫做“宇宙大笑脸”(NASA)
为什么我们会这样做?这可能是进化带来的优势。能够在模糊的条件下识别面孔以及其他有意义的事物,是绝对有好处的。
当一百万年前的人类还像猴子一样在山林中捕猎时,一个能够快速而敏锐地在婆娑树影中辨认出猎物的人,是不是更容易生存下去呢?如果大脑没有读取有意义信息的能力,那么世界对它而言只会是一堆随机的线条、形状和颜色。
全世界的月亮传说
除了东亚人之外,地球上的其他人也同样仰望天空、向往明亮的月亮。但他们并不总是看到兔子。
很多欧洲人看到了月球上有一个拿着长棍的老人(下图B);印第安人看到了一双手,他们认为这是生命之母的手印(下图C);美国人看到了很直接的一张人脸(下图D);而夏威夷人则看到了月球上的一棵树(下图E),与嫦娥月兔故事中常出现的那棵月桂树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全世界各地人们看到的月亮传说(nationalgeographic)
对了,千万不能忘了南半球的同胞。在南半球,人们所看到的月球和我们看到的是颠倒的。在这样一副明明暗暗的图像中,新西兰人看到了一个年轻女人,她是一个毛利族女孩,因为对月神不敬而被永远流放到月球上(上图F)。
南半球看到的月亮(NASA)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月球上的兔子,只是我们大脑工作时产生的错觉;但是从文化的角度上说,这个小小的错觉,承载了人类千百年的信仰和文明,并且将以儿时口耳相传故事的形式,源远流长地继续传播下去。这样想来,是不是觉得让中秋节又增添了一份浪漫呢?
预祝大家中秋快乐,中秋之夜也来仰望明月找找“玉兔”吧(千图网)
参考资料:
1. Nadia Drake. Why Do People See Faces in the Moon? National Geographic.
2. Jaekel, Philip. Why we hear voices in random noise. Nautilus.
3. Loff, Sarah; Dunbar, Brian. Hubble Sees A Smiling Lens. NA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