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游戏中要不要杀狗”的问题 老外居然吵起来了?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最近,《最后生还者 第二幕》因为一条狗而摊上麻烦了。
根据游戏设定,敌人阵营的守卫犬很是厉害,被它缠上会非常麻烦。在试玩画面中,主角艾莉为了能够脱险,只好与狗进行对峙并最终杀死了它。
有些玩家看不下去了:艾莉偷穿人家品如衣服也就算了(划掉),狗狗这么可爱怎么可以被杀呢?游戏也要按照基本法,什么辣鸡游戏,拉黑了。
更多玩家认为,同一个游戏里人都可以杀,狗为什么不能。玩个游戏而已,怎么就上升到道德选择层面去较真了?
事实上,这并不是第一款加入“可杀死动物”设定的游戏。在恐怖游戏《生化危机》和《黑魂》里,同样存在着对玩家具有威胁性的恶犬,玩家若是不解决掉也会让自己处于危险境地中。
在冒险游戏《巫师》《古墓丽影》中也存在着兔子、鹿等对人无害但是可以猎杀的对象。
不仅可杀,还可以从它们身上掠夺资源,动保组织听了想打人。
非要解释玩家圣母心的话,其中一个理由是文化差异,大多时候狗对他们来说是一个类似家人的存在,所以他们反对游戏里杀狗是可以理解的。
毕竟没人想在游戏里看见现实中亲近的伙伴变成不得不杀的敌方NPC。
《最后生还者2》里的狗毕竟还是生动活泼的模样,玩家对于杀死可爱小动物有抵触心理也是情有可原。
再说了,明明是人类之间的斗争,为何要伤害无辜狗命呢?(狗头保命)
抛开这场关于狗的无谓争执之后,倒是有一个问题值得思考:游戏里也存在道德选择吗?
01 一些“反社会”游戏的道德选择
道德本身是现实社会的产物,是一种为了保护大多数人的利益而人为规定的潜规则。
游戏里也有自己的一套道德体系,如果玩家的行为带来的是正反馈,比如说涨经验值或者物质奖励,那这个行为就是符合游戏道德的,反之亦然。
就像守序邪恶的游戏《瘟疫公司》一样,玩家之所以不会因为用瘟疫杀死全人类而愧疚,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玩家一开始就知道“毁灭世界”就是自己的目标。
另一方面,游戏里也没有直接呈现人类感染瘟疫的画面,单纯的数值增减也冲淡了玩家自身作为社会人类的认同感和现实的代入感,降低了道德感知能力。
如果非要较真“毁灭世界太残忍了”,那还玩什么游戏,关机祈祷世界和平吧。
很多时候,游戏道德规则和现实社会中的道德规则并不重叠,玩家才可以不考虑现实状况,在游戏里尽情发泄。
在被熊孩子骚扰的时候,相信很多人会想起这款曾经流行的古早flash游戏《狂扁小朋友》。玩家在里面作为一个紫色肌肉怪,毫无理由地殴打幼儿园里的小朋友。
为什么玩家不会因为殴打无辜的小朋友而愧疚,是因为这个小游戏的目的就是如此。而且游戏本身可爱的美漫画风也消解了不少暴力性,玩家才可以肆无忌惮的在游戏利益的驱动下违背道德。
不过,当游戏道德和现实道德出现了重叠的部分的时候,玩家还能毫不犹豫的做出无愧于心的道德选择吗?
02 当现实照进游戏
提到现实题材的游戏,一定绕不过去的就是《这是我的战争》。
和其他以战争为理由尽情突突突的FPS游戏不同,这款横版生存策略游戏表现的是战争下平民的生存状况—;—;物资匮乏、手无寸铁,每天都要为了物资和生命心惊胆战。
“想尽一切方法在战争中活下去”是《这是我的战争》的目标,玩家的一切行动都是围绕着这个目标进行,所以“不择手段活下去”是符合游戏道德的。
但是,当玩家为了自己的生存去别人的小木屋偷取物资的时候,如果他不以为意,不顾屋主老夫妇的哀求,带走了哪怕一小瓶药物,他都会在第二次进入小木屋的时候发现老人的尸体。
有良心的玩家必然会受到来自游戏的震撼。这种选择在游戏里无时无刻不存在,给每个玩家都提出了难以抉择的道德问题。
和犯罪游戏《GTA5》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地方是,游戏并没有给玩家提供一种固定阵营的玩法,无论行善还是作恶都由玩家自主选择。道德选择的压力都体现在了两个方面。
一种来自于游戏本身的设置。《这是我的战争》里,如果角色一直作恶却没有得到心理疏导,就算身体健康也会因为抑郁而走上自杀之路。《GTA5》里则表现为加警星,被通缉而惹上麻烦。
一种是来源于现实的道德要求。这种游戏的现实意味浓重,游戏道德要求也和现实生活重叠了,加上写实的战争生活和NPC人设的完善都让玩家代入感极强。
玩家在选择之时,就有可能无意识忽略了游戏里“生存第一”的原则,而带上了对现实生活的考虑。
游戏里的难题本该不是难题,却因为带上了现实意义而引发玩家的共情,让游戏选择成为了道德选择。这时候该怎么选已经无关乎游戏利益,行事更多是依靠玩家本人的价值观。
03 游戏价值观
人的道德感不是娘胎里带出来的,是在后天社会环境的浸染中才形成的。
这个环境包括很多方面,从婴孩时期的家庭、到少年儿童时的学校、再到青少年时的社会……在这过程中接触到的一切事物,都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因素。
游戏作为一种能接触到的文娱活动,也不例外。
在一些犯罪类的或者反人类的游戏里,它的反馈机制就是反社会的,目的也和现实社会背道而驰:杀人越货做得越好,反而奖励获得更多,但在现实这都是要吃枪子的。
只要是文化产品,都免不了会有制作组的“观念私货”,我们也不是没听过那些由于夹带私货而凉掉的游戏。
但“让玩家思考杀不杀狗”真的是《最后生还者2》游戏的内核吗?拿着显微镜看游戏未免有点矫枉过正。
一款优秀的游戏,不仅仅要“好玩”,它必定在观念上有可取之处。
优秀的战争电影不会美化战场,不会粉饰死亡,更不会宣扬战争。同样的,游戏里的反社会道德机制也不是为了鼓励玩家现实中做缺德之人。
当你玩的时间越来越多,你会发现,很多游戏的内核并不像我们所看到的内容那么肤浅。
魂系游戏,永远是怪物不可怕人可怕;废土游戏,永远是核辐射不可怕人可怕;赛博朋克游戏,永远是科技不可怕人可怕。
就连魔兽世界怀旧服也不能免俗。大菠萝够可怕了吧,但活在你身边的毛人风才更可怕。
难怪宫崎老贼也会说,他最恐惧的,是人类的恶意。
与其讨论“杀不杀狗”,倒不如讨论下,为什么这么多游戏都把人写得这么坏?
退一万步来说,游戏毕竟也还是游戏,玩不下去不玩就是了。
我既不是五五开,也不是毛人风,凭什么因为一款游戏让老子受道德的拷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