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普光缆接头盒为杭黄高铁光纤节点保驾护航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杭黄高铁,作为连接浙江省杭州市与安徽省黄山市的高速铁路,正线全长265公里,项目总投资365.5亿元,于2018年12月25日正式开通运营。高铁运营过程中,稳定的信号控制确保了铁路的安全运行,而旅客良好的上网体验亦得益于通畅的网络。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供应商康普公司为杭黄铁路沿线的光缆铺设提供直线式凝胶密封接头盒,为铁路的各光缆熔接点提供保护,保证稳定可靠的光纤传输,康普专业的外线部施能力得到了杭黄高铁运营商的认可。
山水万千重,信号控制险中求
杭黄高铁沿线穿越了大量不良地质带、富水破碎带和极高地应力段等区域,并且途径多个隧道和桥梁,复杂的地形和地质条件给高铁施工增加了难度。为保证铁路沿线光纤直放站的信号连接,并兼顾长期的发展需要,在铺设光缆时,稳定可靠的光缆熔接点保护尤为重要。
不同于传统电信运营商的光纤网络架构和施工环境,高铁轨旁光纤沿线设有独立的线缆槽,用于铺设动力线缆、控制信号电缆和通讯光缆。但是,由于线缆槽的内部空间有限,光缆无法在熔接点盘留,因此不能使用帽式光缆接头盒,而必须采用直线式光缆接头盒。
同时,施工队需要在很短时间内完成运营商的光缆铺设和熔接,以便按期进行联调联试,因此前期施工难度大、工期紧。在这个过程中,能否快速简便地实现对光缆熔接的保护是影响施工进度的主要因素。另外,由于后期维护成本高、维护难度较大,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是关键考量因素。一旦产品投入使用后发生信号连通问题,将影响列车的运行和安全。因此,高品质的光缆接头盒是高铁通信信号稳定传输的重要保障。
术业专攻,康普凝胶密封接头盒承担重任
现场施工时,传统型的马蹄胶密封的接头盒安装繁杂。其胶带需要现场铺设,而马蹄胶本身较硬,接头盒密封时均需采用螺栓配合密封,现场安装起来较为耗时。后期维护时,首先开启接头盒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再次密封时还需事先清除残留的密封胶条,再更换新的密封胶条。此过程不仅费时费力,如果安装工艺不佳还容易造成事后的漏水现象。
难题当面,服务杭黄高铁的通信运营商采用了康普针对外线网络的直线式凝胶密封接头盒。该接头盒采用具有记忆功能的凝胶作为密封材料,其凝胶非常柔软,只需施加非常小的压力就能改变其形状。凝胶在受到压力后,会均匀地填满整个腔体的空间,从而达到可靠密封的效果。
康普直线式凝胶接头盒的优势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第一,康普直线式SCIL-B(144芯) 和SCIL-C(288芯)光缆接头盒体积小巧,可顺利放置于轨交管线槽中;第二,壳体密封凝胶在工厂预制,无需现场铺设胶条。其采用搭扣式壳体扣紧方式,便于施工人员安装,省时省力;第三,康普直线式凝胶接头盒无需更换凝胶条,即可实现多次重复开启,降低了将来的维护成本;第四,高品质高标准的产品,比如壳体采用100%新料注塑成型、固缆附件采用不锈钢材质,这些特性都有效保证了接头盒的抗冲击性、耐环境性以及光缆的固定稳定,进而保证了列车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以小见大,轨交应用的理想方案
统计数据显示,康普直线式凝胶接头盒现场安装的时间比传统马蹄胶接头盒缩短15%,重复开启维护效率提高30%。康普直线式凝胶接头盒成功帮助运营商缩短了现场施工和安装的时间,并提升了日常维护的效率。
纵观杭黄铁路的建设和投资,光缆接头盒在整个投资额中占比小,但是提供稳定可靠的光纤节点保护对于整个轨道信号控制和乘客网络使用体验来说至关重要。康普直线式凝胶接头盒尺寸小、质量高、操作方便、安装简单,满足轨交槽道光缆铺设熔接和保护的需求以及高铁轨道网络的设计规范,是轨交应用的理想解决方案。
为了打造优质的外线网络解决方案,运营商不仅要考虑固定资产投入 (CAPEX),更要关注将来维护成本 (OPEX)的增加。光网络必须具备可靠性高、可升级性好、可维护性强和简单方便等特性,从而有效降低设备日常损耗支出和现场施工人员的培训费用。如今,在全光网络时代,在各种苛刻严酷环境下,如何保证外线设施中光缆的接续保护的稳定和可靠性尤其需要各大网络运营商的考量。
为高铁建设护航,康普助力“中国速度”
自2005年我国第一条高速铁路津京城际铁路开通以来,高铁已然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名片。十四年间,中国持续对相关技术投入,扩大交通运输系统的建设规模,预计至2025年,高铁线路将再增9,321英里(约1.5万公里)。康普与国内多家运营商展开合作,为多个高铁车站及铁路局中心机房提供无线及有线网络解决方案。
华东四大高铁特等站之一的合肥南站,作为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曾面临严峻的网络拥堵问题。而在采用康普新型赋形天线取代原有天线之后,合肥南站于2018年顺利完成了“网络提速工程”,改善了用户网络访问体验。此外,康普公司还参与建设了中国北端某铁路局的站点机房,为其提供新一代光纤总配线架NGF解决方案,解决了原有系统容量不足、责任分工不明和线缆管理困难等问题。
未来,康普将继续通过提供高品质的综合网络连接方案,满足高铁未来的通信发展需求,为“中国速度”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