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大牌当道,小厂商真的没有机会了吗?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就算只是想做高性价比产品,没有上游供应链和渠道的支持,也很容易会在销售环节出现供需问题的矛盾。用户想买的时候没货,等有货了却已经错过了黄金销售期,这种情况在今年的几个二三线品牌新品中都出现过。
更何况,想要给产品定高价,和能不能定高价,又是两码事。缺乏溢价力基础的品牌根本没办法在高价位段坚持太长时间,最后也只是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没有足够的利润反哺研发,还是逃不开被市场淘汰的命运。
是坚持自己走下去,还是抱团取暖,是那些小厂商需要考虑的问题
就在美图和小米宣布合作当晚,魅族李楠通过知乎发声,他认为未来国产手机行业都会以大集团+副牌的方式进行竞争,细分市场下独立品牌的机会已经不大了。
所谓的大集团,便是苹果、华为、小米、OPPO 和 vivo 这些排在前头的优等生,要不就是 BAT 之类的互联网巨头;而副牌的概念也不新鲜,在过去,不少传统智能手机都曾有过单独推出互联网子品牌的玩法,但其中大部分都已经消失,纯做线上生意根本活不下来。
至于现在的魅族属于哪个梯队,仔细一想似乎又有些不明确,随后李楠将这条消息删除。
但魅族也应该要做出自己的选择了,除此之外还有像锤子、360 和努比亚等这些同样是「高不成低不就」的品牌,以它们年销量百万或千万的体量,我们还无法将其和美图归为一谈,但作为「Others」中的一员,它们的市场份额也确实在一点一点地流向那些大品牌
小厂商真的没有机会了吗?除了像美图这样的授权,出海寻找新市场也成了部分厂商的选择,但能够真正改变现有一格局的似乎只有即将到来的 5G 时代。大半年前我们也曾经提到过,如果这些二三线能够在把握好 5G 的契机,或许还能抓住一个爆发的增长点。
但现在来看,有的厂商可能连 5G 都已经撑不到了。
它们的下一步会怎么走,将会是我们明年所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