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个《全国跨界数字金融联盟倡议书》发布透析金融行业监管趋势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12月20日消息,为动态监测技术进步对金融机构业务模式产生的影响,预测监管模式即将发生的变化,及时向监管部门表达各方利益诉求,向社会传播各种创新业务模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国广财经、环球财经联合发布了首个《全国跨界数字金融联盟倡议书》(以下简称《倡议书》)。
回望金融业的发展历史,影响行业格局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个是技术革命。从早期计算机的兴起以及高速计算能力的发展,带来电子化的交易,到现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的风起云涌,技术革命正在极大地改变和助推金融行业的发展,金融行业自身巨大的应用场景也在助力金融科技的快速进步。
另一个是监管政策。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过程中,各种以创新之名行违法之实的行为开始越来越多的暴露。
科技的进步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带动了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人们对高新科技的未知,也成为了被违法之徒利用的弱点。
在经历了P2P大面积暴雷之后,监管部门也开始加大力度,比如要求所有的金融业务都要“持牌经营”,而且审批准入的门槛也在逐渐提高。在央行最近发布的《2019中国金融稳定报告》中,也表示监管架构方面,注重功能监管和持牌监管,确保监管有效覆盖。
在这种情况下,《倡议书》提出:监管的逻辑和制度框架,将决定金融科技发展的节奏。未来,应顺应科技发展的趋势、防范金融风险、推动金融行业更好的进步,这是全世界监管者共同的目标。
除了金融科技的发展,支付方式的变化也给金融行业带来了不小的改变。
随着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等移动支付方式跃居为中国主要的支付方式,这给传统金融体系的渠道结构带了三个巨大的改变:
一是消费者从通过银行渠道进行支付,转变为通过第三方支付渠道支付,导致消费者的行为数据和消费数据被互联网公司获得,银行则失去重要的数据资产。
二是在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影响下,央行清算中心2017年成立网联清算有限公司,替代其与银行的直连,从而形成银联负责传统网下银行间的资金清算,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的转接与清算业务由网联负责。
三是互联网企业通过数据使用方式、数据分析方式的优化,正在深度影响金融业对于公司、个人信用、风险评价的准确性。
对此,《倡议书》认为,未来的数字金融的监管模式也将呈现三个趋势:一是基于金融的本质,无论数字金融使用什么概念,设计什么样的业务模式,监管部门将根据其业务性质纳入监管;二是对于变化过程中的数字金融,监管沙盒的大小将根据需要进行动态调整;三是监管部门将在传统金融业、互联网第三方支付机构和消费者之间,综合平衡各方利益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