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运观察:网约车安全管理居首位 补贴赛正式开启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随着2020年春运的开始,网约车行业也迎来最忙碌的时刻。
与2019年春运不同的是,今年滴滴重新以一个较低的姿态回到竞争中来。在春运开始前,滴滴顺风车业务已经在全国部分城市上线,虽然不能跨省但也从一定程度上完善了产品矩阵;而去年12月底,滴滴也通过造节活动进行了预热。截至目前,滴滴、哈啰、美团打车等均已蓄势待发。
据记者观察,今年春运期间出行市场依旧供不应求,大量乘车需求都是通过“人找车”的方式来解决。同时,安全管理问题仍是各出行平台关注的焦点。此外,2020年网约车行业的第一场补贴赛正式开启,不过如何平衡成本与效益将是考验平台的一大难题。
出行市场供不应求,“人找车”方式成主流
“春运如何保证服务质量是出行平台所需要面对的。此外,供不应求的情况同样也会让平台承受来自舆论上的压力。”分析人士指出。
2019年春运结束后,有数据显示,旅客平均出行距离为394.4公里,500公里以内出行人数占比达到78.9%。网约车在出行场景中所发挥的作用日渐重要。而交通运输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春运前六日(1月10日-15日),全国铁路、道路、水路、民航共累计发送旅客4.37亿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2.7%。
滴滴在供需预测中表示,春节期间打车成功率将较平日下降16%,反映出市场供不应求的情况。实际上,还有许多的场景难以被巨头所覆盖。
车主杨先生算是一个典型。已经连续三年在北京度过春节的他,决定今年开车返回位于内蒙古通辽的老家。作为一个并不活跃的顺风车主,他通常只在国庆、春节这样的大节日才在一些社交群里寻找一些能顺搭上的乘客。而记者通过多个社交群内观察发现,有大量的乘车需求都是通过“人找车”这样的方式来解决。
杨先生开玩笑称,自己为这次出行做的准备已经快赶上专车的待遇—;—;从百岁山的矿泉水到三四种口味的面包和泡面一应俱全。“都是老乡,随便吃。反正路上我自己也用得着,顺便的事。”但杨先生却告诉记者,他并不愿意入驻任何一个出行平台,归根结底还是助人为乐,并没有其他赚钱等想法。
每逢国庆、春节等节假日,类似杨先生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在网络上,找到类似的“人找车”群体非常容易,难的是无论是哪家出行平台,对于这批可能并不活跃但会不定期爆发很强用车需求的用户,该如何服务和探索商业价值。
网约车安全管理仍居首位
据记者观察,在春节这个关键的时间节点,对网约车平台而言,安全问题被摆在了首位。春运期间的安全问题,让各网约车平台都处于神经紧绷的状态。
除了成立了以公司主要负责人为首的安全小组之外,网约车平台如今纷纷寄希望于通过技术手段来最大程度降低安全风险。
具体来看,滴滴试图通过AI来分析司机的疲劳状态,并提醒司机避免疲劳驾驶。哈啰则设立了春运24小时安全客服和道路救援等。
此前,应急管理部信息研究院发布《中国网约车安全发展研究报告》显示,虽然部分网约车企业能够做到交通事故亿公里死亡率比巡游出租车低26%,但目前网约车安全发展存在政策法规体系不健全,政府监管与平台监管未实现良好衔接,传统安全管理、保障模式与新兴业态存在不适应性。
“没什么事是零风险,坐飞机也会有风险。”对于开车返乡途中涉及到的安全问题,杨先生并没有太过担心。他告诉蓝鲸TMT记者,在道路行驶安全问题上,他会选择和乘客交换开车,并在服务站多注意停留;可涉及到人身安全的话题,他自己也承认对于陌生乘客这方面并没有考虑很多。
补贴赛正式开启,成本与效益平衡难
投行Sanford C. Bernstein发布的报告显示,2019年第三季度中国网约车应用的日活跃用户同比下滑了6.3%,已是连续第五个季度出现下滑。分析师罗宾·朱(Robin Zhu)在研报中称,“司机使用率下降的最简单解释是打车平台支付的奖励较低,扣除燃料、维护和车辆折旧等成本后,司机的税后实得工资水平很低。”
从这个角度看,网约车平台提供的补贴无疑是刺激司机活跃性额主要因素之一。2020年网约车行业的第一场补贴“赛跑”,便是从春运这个特殊时点开始。
2019年12月末,哈啰出行宣布设立8000万元“春运基金”,包含乘客免单、车主油费奖励以及拉新等方面,旨在推动其顺风车业务的规模。两周后,滴滴也发布公开信表示,推出春节司机服务费,即乘客每单需支付额外的费用并全额发放给司机,同时还将向全国的滴滴司机发放红包等日常奖励。首汽约车、美团打车等平台同样也都推出或着手准备相应的补贴活动。
对于网约车平台来说,在客流量高峰时期提供乘车补贴将有利于拉新促活,某种程度上或许能为平台流量的留存贡献部分力量。但不可忽略的是,这一行为势必将给平台带来不小的压力。
据记者了解,此前首汽约车CEO魏东曾发布内部信表示,该公司于上海和深圳两地实现盈利,公司目标是实现年内整体盈利。哈啰出行同样也在继续通过抵押单车来获得5亿元现金流的补充。这无不表明,当前网约车平台仍处盈利不易的困境。
依此看,如何平衡成本与效益将是考验平台的一大难题。换言之,平台更需考量类似的补贴活动是否能够持续、这对出行市场整体的激励作用究竟如何,甚至当补贴停止后,司机及乘客群体的粘性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