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飞飞离职谷歌,看看她为 Google做了什么?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对于 Google Cloud 乃至整个 Google 人工智能技术而言,有着深厚学术功底的计算机科学家李飞飞毫无疑问是一张亮眼的名片。加入到 Google 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李飞飞以 Google Cloud AI/ML 首席科学家的身份,为 Google 的 AI 基础技术和云计算业务的发展做出了不少贡献。
李飞飞要离开 Google 了
2018 年 6 月份,外界传出李飞飞要从 Google 离职的消息,引发热议。当时,Google 当时给出的回应是:
飞飞是一位成就卓著的、受人尊敬的人工智能领导者。未来,她计划长期继续在 Google Cloud 工作,不过当她在斯坦福大学的休假结束后,她花在 Google 的时间将会减少。
而如今,伴随着 Google Cloud Blog 上的一则声明,李飞飞在 Google Cloud 的去向有了更加清晰的结果。
9 月 10 日,Google Cloud CEO Diane Greene 宣布,卡耐基梅隆大学(CMU)计算及系系主任的 Andrew Moore 将在 2018 年年底加入 Google Cloud,担任 Google Cloud AI 的负责人和顾问;而李飞飞则会在同一时间回到斯坦福大学担任教职,并同时会担任 Google Cloud 在 AI 和 ML 方面的顾问角色。
Diane Greene 表示,李飞飞的离开,都是已经提前安排好的。
伴随着李飞飞的离开,Andrew Moore 也将全职加入 Google Cloud,不过他的工作地点是在匹兹堡,也就是卡耐基梅隆大学的所在地。值得一提的是,Andrew Moore 也是一名 Google 的老员工了,他在 2006 年至 2014 年在 Google 工作。
李飞飞的 Google Cloud 生涯
了解到,2016 年 11 月,在斯坦福大学计算机担任教职的李飞飞宣布,利用自己的学术休假时间,她加入 Google Cloud 担任 Google Cloud AI 首席科学家;凭借自己在 AI 学术领域的影响力,李飞飞几乎成为 Google Cloud 的形象代言人。
当然,李飞飞的华人身份也让她在中国的 AI 科技圈备受关注。
Google AI 中国中心
李飞飞在任职 Google 期间一个最为有名的作为就是推动成立 Google AI 中国中心。
了解到,早在 2017 年初,李飞飞刚刚加入到 Google 两个月的时间,就已经参与到 Google AI 中国中心的规划和建设中来,并与 Google CEO Sundar Pichai 进行了讨论,将这一中心的成立定义为公司级的战略。
随后在 2017 年 12 月,李飞飞现身举行于上海的 Google 中国开发者大会,亲自宣布了 Google AI 中国中心的成立,并表示自己将和李佳博士共同领导。这一中心的重点是基础 AI 研究;而根据后续了解,这里所说的基础 AI 研究包括深度学习、强化学习、语言、图像、计算机视觉等基础领域。
在职位方面,Google AI 中国中心招聘的职位有研究科学家、机器学习软件工程师和学生合作研究员(实习)。这些职位都位于北京,不过应聘者还需要去美国总部面试。
当时李飞飞表示,“AI 没有国界,AI 的福祉亦无国界”,并表示,“作为一个华人,(Google AI 中国中心)由我来领导是最合适的”。
AI 的平民化
在李飞飞担任 Google Cloud AI/ML 首席科学家期间,她所秉持的一个核心的理念就是推动 AI 的平民化。实际上,李飞飞多次在公开场合谈到 AI 的平民化问题,并认为 AI 平民化是自己加入 Google 的使命。李飞飞曾经在一篇介绍 Google Cloud AutoML 的博文表示:
我们(指的是她和李佳)都心怀一个使命,那就是让 AI 平民化。我们的目标是降低 AI 的使用门槛,让 AI 对尽可能多的开发者、研究者和商业用户来说变得触手可及。
正是由于李飞飞的这一理念,Google Cloud 在推动 AI 的平民化、降低 AI 的使用门槛方面也有很多的进展。首先是在 2017 年,在李飞飞和李佳的推动下,Google 发布了 Google Cloud 机器学习引擎(Google Cloud Machine Learning Engine),帮助具有机器学习知识的开发者们轻松地构建能处理任何种类的、任意大小的数据的机器学习模型。
不过,为了让不具备相关专业能力的每个企业乃至每个人都能够利用 AI,李飞飞还做了更多的努力;一个比较重要的成果是 AutoML。
2018 年初,Google Cloud 发布了 AutoML。对于只有有限的机器学习知识的企业,AutoML 可以通过谷歌的高级技术手段,比如 learn2learn 和迁移学习,帮助他们动手构建自己的高质量自定义模型,可以说是大幅度降低了 AI 门槛。
AutoML 的第一个版本是 AutoML Vision,可以帮助用户建立自定义图像识别模型,它随着 AutoML 的推出而推出。后来在 2018 年 7 月份举行的 Google Cloud Next 大会上,李飞飞又亲自发布了 AutoML Natural Language 和 AutoML Translation;二者一个是基于自然语言,一个是基于翻译,其目的都是为了让用户去更加便利地使用机器学习,大幅度地降低门槛。
可以看到,通过 AutoML 的三大工具,李飞飞已经在利用 Google Cloud 推动 AI 平民化方面有了很大的成果。
参与 Google Cloud 业务决策
除了参与 Google Cloud 的技术进展和学术研究,李飞飞也参与到 Google Cloud 重要业务的决策中去。比如说在去年 Google Cloud 与美国军方的相关合作中,李飞飞就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武器化AI可能是 AI 领域最敏感的话题之一。
而从这件事情的后来发展来看, 外界对李飞飞在 Google 的地位也非常看重。
在今年 5 月,有多名学家专家呼吁 Google 中止与美国军方的合作,为此给 Google 方面的几位负责人写信,这些负责人除了 Alphabet CEO Larry Page、Google CEO Sundar Pichai 以及 Google Cloud CEO Diane Greene 之外,还有 Google Cloud AI/ML 首席科学家李飞飞。由此可见作为 Google Cloud AI/ML 首席科学家的李飞飞在整个 AI 学术界群体心目中的分量。
当然,事实上,成立 Google AI 中国中心本身也是李飞飞参与 Google 业务决策的重要体现。
以人为本的科技和人工智能
关于离开 Google Cloud 一事,除了来自 Google 官方的声明之外,身为当事人的李飞飞也在微信朋友圈表明了自己的心迹。她表示:
学术界和工业界人才的互动和思想的交流一直是硅谷传奇的重要精髓。随着斯坦福新学年的开学,我的学术假也告一段落,将把工作的重心重新转回学术界。非常荣幸和感恩这两年在谷歌的工作和成长。我为我们团队的成就感到骄傲,Cloud AI 被 Forrester、MIT Technology Review、Forbes 等高度评价为工业界领先团队。
我们一起创造了多个有影响力的产品包括 AutoML, Contact Center AI, Dialogflow Enterprise, Vision/Speech/NL/Translation APIs, Cloud AI platform 等等。我们的行业解决方案(包括零售,医疗,能源)也开始受到青睐。谢谢你们的信任和创造!
尤其是“佳飞猫组合”的另一半——李佳。因为你的 leadership,我们一起成长。因为你的friendship,我们一起分享成长经历里所有的泪与笑!
这里还要向大家隆重推出 Prof. Andrew Moore (CMU),他是 CS 界资深的领袖。记得两年半前,我和刚从谷歌回到学术界的他还在他 CMU 办公室讨论我去哪里修学术假。他当时特别鼓励我来谷歌云,也和我分享了他自己之前在谷歌 8 年工作的心得和体验。现在我非常期待以 AI 顾问的身份和他进一步的合作与交流。
另外小小剧透一下:斯坦福大学也会在不久的将来公开启动一个重要的 AI Initiative。人类前行的道路需要思想灯塔的照耀,这是学术界和思想界在这个重要的历史时刻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和机会。只有以人为本的科技才能真正地造福人类。
另外,注意到,与李飞飞一同入职 Google 的李佳也在朋友圈中转发了这段话,并对“佳飞猫组合”中的同伴李飞飞表达了祝福,可见二者的理念是极为一致的,那就是:
只有以人为本的科技才能真正地造福人类。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名 AI 学术专家,李飞飞在 Google 任职期间也在推动 AI 的道德伦理方面有不少努力。2018 年 3 月 7 日,李飞飞还在《纽约时报》网站发表了题为“How to Make AI Human-Friendly?”(如何让 AI 更加人性化?)的文章。她表达了对 AI 发展的兴奋与担忧,并提出“以人为中心的 AI”发展道路,引导 AI 成为人类社会生活进步的一股力量。
文章中,李飞飞提到了三个层面:
一、让 AI 更好地反映人类的深层智能;
二、AI 应帮助人类变得更强,而不是替代人类;
三、确保 AI 在发展过程中对人类的影响得到正确的引导。
李飞飞表示,许多人说机器并没有价值观,但实际上,机器的价值观就是人类的价值观。最后,她写道:
以人为中心的 AI 发展道路,意味着机器可以不用成为人类的竞争对手,而是成为我们的伙伴,帮助我们生活得更好……不管我们的技术变得多自动化,它对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是好还是坏——都是我们自己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