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手机厂商纷纷布局可折叠手机?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因此,如果技术上的不确定因素存在可能会给产品带来一定的瑕疵,这可能会让产品在口碑层面引发负面舆论,带动持币待购群体的观望情绪,对厂商新机打开市场产生不利影响,而这也是首发者必然要承受的风险。
另一个不确定因素在于价格,从国内市场来看,三星过去旗舰机型的定价偏高,它的价格影响了它的高端旗舰机的普及,对它的市场份额造成了冲击。苹果过高的定价导致其在中国市场全面下滑,而全球第一款可折叠手机,相信三星对其的定价不会低。况且当前柔性屏的良率与产能相对较低,成本较高,这决定着折叠手机的价格至少是万元起步。
早前据爆料指出,三星可折叠手机的价格估计定位在1万2到1万5左右,当然具体价格要等其新机发布才能知晓。在笔者看来,直板手机形成的用户习惯与便携性短时间难以改变,可折叠手机要打的是一个娱乐备用机市场,距离抢占主流市场还远。
因此价格定位是非常关键的因素,过高的价格定位会带来更苛刻的用户评价,而合理与性价比高的价格反而会让消费者对新机的接受度与评价都更为宽容,定价策略是决定可折叠手机尝鲜用户多寡与市场普及度非常关键的一道门槛。
可折叠手机短期内火起来很难,但长期不能低估
三星打响可折叠手机的第一枪之后,也开启了可折叠手机大战的元年,它的意义非同小可:直板触屏手机品类依然会是主流,但不妨碍可折叠手机也能赢得一部分已经玩腻直板触屏手机、愿意尝试创新产品形态的用户。加之苹果目前尚处于观望态势,这也可能是Android厂商在全新的品类打开市场,是赶超苹果的一个机会。
但从整体的市场量级来看,目前它依然处于小规模出货试探市场的阶段,毕竟没有厂商能够确保可折叠手机市场是否真的存在巨大的用户需求。根据市场调研机构Strategy Analytics预计,可折叠手机2019年出货量有望达到70万台,预计2021年以及2023年将分别达到3040万台及5010万台的规模。因此,从2019年的预测数据来看,它的出货量规模还是偏少,但随着产品技术成熟,未来市场体量可能不能低估。
因此,当前苹果依然在观望这个市场有它的理由——可折叠手机首发面对的是一个不确定性的市场,在用户体验上必然存在着诸多不足,需要考虑成本、可靠性、供应链元器件量产情况、市场接受程度等方面,而如果首发者能印证需求存在,就能更及时的提前布局技术专利与产品设计,后来者即便切入市场抢占成熟阶段的市场用户,虽然在市场反应速度与口碑上有所失分,但相对风险更小,况且苹果擅长以整合创新的姿态跟进逐渐成熟的产品市场。
柔性OLED面板带来的屏幕变化有望改变传统的手机工业设计理念,而且很可能会改变消费者使用智能手机的习惯。但从短期来看,它很难改变消费者对于主流手机的使用习惯以及直板手机主流的市场地位。
市场对可折叠概念的热捧对供应链厂商有一定的提振作用。在过去,国产手机长期在零部件供应链依赖日韩厂商,比如OLED面板主要被韩国三星和LG垄断,但可折叠手机的发展,对于国产厂商改善在面板供应链层面的短板有一定好处,因为近年来以京东方、天马、和辉光电为代表的国内厂商开始发力,根据申万宏源证券报告指出,预计2023年国内面板企业产能有望接近全球40%。
不过,尽管如此,敢于吃螃蟹的先行者优势依然明显,它可以可以造就早期市场份额的有利地位,通过抢先布局技术专利,构建专利上的壁垒。根据《品牌相关性》一书的观点:如果一个品牌可以最快的在某个市场强调正宗并且能把竞争对手树立称投机取巧的模仿者,它可以创建非常强大的壁垒。这是三星的优势所在。
总结可知,折叠手机或许在短时间内还是不可能替代主流智能手机,因为在当前的各厂商的概念产品上,除了可折叠特性,还是很难看到它的交互体验与功能创新层面有明显的亮点,但是,一个看起来炫酷但品质性、稳定性、可靠性尚有待改善的可折叠手机,也不妨碍一部分小众用户群体愿意追捧尝鲜,将其作为备用手机,但它如果在可玩性与娱乐创新层面上不足以支撑用户的冲动消费与持续性的沉浸式需求,它不会是一款具备持久性刚需性的产品。
因此,可折叠手机带来的市场改变暂时还不能定论,但是在真正的产品还未面世之前,我们也不应该习惯性唱衰与抵触,因为可折叠手机是一个全新的手机品类,它对于突破当前智能手机的创新瓶颈,带动智能手机的产品体验变革、带动供应链技术提升、打破销量天花板具有重大的意义。
从这个层面来看,可折叠手机短期内火起来很难,但长期也不能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