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过最搞笑的技术就是无线充电了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无线充电问世之初,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想想能够摆脱各种烦人的线缆和充电器,是一件多么棒的事情。然而,理想总是丰满的,最终产品问世后则让人们无比失望:繁杂的标准、对手机放置位置的苛刻要求、缓慢的充电速度,最终让无线充电成为一种鸡肋功能。
iPhone 8销量惨遭滑铁卢,却把无线充电功能给带火了。这货不仅是新iPhone最大的亮点,也是最大的槽点。有线充电虽然麻烦,但至少可以边充电边煲电话粥边撸王者农药啊。无线充电就比较蛋疼了,时时刻刻都得贴着那块姨妈巾,还玩个毛线手机?
为什么大家发明这种技术没有大肆宣扬?因为他们心里清楚,这种所谓无线其实并不是真无线,只是和原来的充电接口不一样罢了!自己想一下,如果用块板把手机摆上去叫无线,那我用接口插入手机何尝不是无线?我并没有从手机里拉条线出来充啊对吗?哎呀,还是那句话:认真你就输了。
无线充电现状:二足鼎立,三分天下
目前无线充电技术商用领域主要有两大联盟:WPC、AirFuel,以及三大标准:Qi(支持设备最多)、PMA、Rezence(明日之星)。其中Qi标准以WPC为主导,PMA、Rezence则是AirFuel为主导。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技术主要是磁场感应和磁场共振,都是利用空间磁场传递能量。无线充电的实现方式常见还有有电场感应和电磁波。
第一代无线充电技术:磁场感应
代表标准:Qi、PMA
基于磁场感应的无线充电技术,本质上和空心变压器差不多,原理简单,技术成熟,成本低廉,是一种已经广泛普及的技术。而Qi和PMA无线充电标准就是以磁场感应为主(Qi在最新的标准规范中也纳入了对磁场共振的支持了)。
不过,磁场感应技术有一个明显的缺陷,就是空间自由度低,手机需要准确地放在充电位置上,不能有太多的垂直间隔。目前Qi 1.2标准中设备和充电底座的最大感应距离为45mm,和理想中的无线充电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其中一直独来独往的苹果在iPhone 8/iPhone X上运用了支持Qi标准的无线充电技术,但令人失望的是,iPhone 8/iPhone X支持的无线充电功率仅为7.5W,而最新的Qi 1.2标准支持更高的充电功率了。相比之下,老对手三星在无线充电方面的步伐就迈得更大一些,不仅支持15W的功率,兼容QC 2.0,而且比起苹果官方的无线充电器,三星的卖得便宜多了。
第二代无线充电技术:磁场共振
代表标准:Rezence
为了解决磁场感应技术的缺点,第二代无线充电技术,即磁场共振技术应运而生。磁场共振技术的崛起源于2008年MIT的一场实验,研究员隔空点亮了一个60W的电灯泡,第一次让世界认识到无线充电还能这么玩。
So 2012年高通、三星、博通和Intel等公司主导成立了新的无线充电国际标准组织A4WP,推出了以磁场共振技术为基础的新标准Rezence。后来A4WP与专注磁场感应技术的PMA合并,成立AirFuel。
Rezence标准的优势在于能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有效的能量传递,实现更高的空间自由度。由于Rezence使用蓝牙而非磁场感应技术的磁场耦合与设备通信,因此其可靠性更高,而且支持多个设备同时充电。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Rezence标准很棒?但是,磁场共振技术实现难度比磁场感应大很多,目前也没有商用产品,最终能实现多高的充电效率以及多远的充电距离仍然是未知指数。相反,截至2017年,全球有超过2亿个支持Qi标准的设备,尽管Rezence更厉害,但短时间内Qi的地位仍然难以撼动。
无线充电槽点颇多,多家厂商“放弃治疗”
无线充电技术开发商Energous首席执行官史蒂芬·里佐内(Stephen Rizzone)表示:“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这些方案还不够好。如果必须要将移动设备放在充电设备上,那么它们就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移动设备了!”
除了三星和苹果等大厂商还存在无线充电功能外,其他厂商都已经放弃治疗了,这主要是无线充电的槽点实在太多了。
首先看看各大网友的神吐槽:
三星Galaxy S6 Edge与无线充电垫
槽点一无线充电距离近:目前的技术方案,无线充电的距离非常短,需要手机放置在无线充电底座上才能充电。与有线充电相比,无线充电并没有本质性的提升,并且在充电时,手机需要一直放在充电底座上,用户不能使用手机。
槽点二无线充电速度慢:目前市面上的主流无线充电还是5V/1A的充电功率,在手机快充普及的当下无线充电速度有着明显的劣势,而像三星Galaxy S7 edge配备的无线充电装置虽然支持快充,可以达到跟有线充电一样的9V/1.67A的快充速度,但无线充电底座售价却并不便宜。
槽点三无线充电成本/技术难度更高:无线充电的成本不仅仅是充电底座,还有手机内集成的无线充电线圈,而涉及到手机电池就要特别慎重,此前的三星Galaxy Note7爆炸事件让厂商们提高了警惕,无线充电线圈一般是贴在电池上,直接与电池的正负极相连接,为了要集成这一充电线圈,手机内部要预留一定的空间,并且在手机散热上也要特殊照顾无线充电线圈充电时的散热。另外金属机身的手机不支持无线充电,因为金属会屏蔽掉磁场,使得底座发出的电磁波不能到达手机的充电线圈上,也就是直接导致手机不支持无线充电。这也是iPhone 7不支持无线充电的原因之一。
贝尔维尤无线充电技术公司Ossia创始人、首席科学家哈特姆·扎因(Hatem Zeine)也称:“我们认为,无线电源应该像Wi-Fi那样。当你进入家门时,你口袋中的手机就可以自动充电。不需要将手机放在某个地方或定位于某处,甚至不必知道电源发送器在哪里。”
不过,无线充电技术肯定是个好东西,毕竟科技改变生活。有线充电到无线充电,是0到1的质变,各大厂商也在努力攻克无线充电所面临的难题。
Wi-Charge 红外光无线充电一大突破
以色列的公司WI在获得FDA认证后,再获捷报,该公司研发的Wi-Charge红外线自动充电技术摘得CES2018最佳创新奖。这项无线充电技术是利用发射器中的激光二极管发出红外光,然后再通过接收器中的光伏电池,将光能转化成电能(原理类似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
表面上看是一盏普通的灯,实际上内置了一台红外光发射机。
Wi-Charge红外线激光无线充电系统的每个发射机可与在10米范围内的三个设备配对,虽然目前版本还比较低,充电功率大概是3w到4w,什么概念?相当于同时能够满足3部手机充电。它可应用在像咖啡馆这样的公共场所当中,只需部署多个发射器,就可保证对所有客户的设备进行无线充电。
而且这个利用红外光充电技术,已经获得了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的认证,意味着它对身体健康没有影响,可以安全使用,且这种充电方式是传统无线充电速度的两倍!
尽管这是一项非常奇妙的充电技术,但还是会有一些Bug:
首先他们的红外线充电系统,并不适合所有设备,比如大物件如电视、电动汽,由于红外线充电功率太低,根本带不起来。
而且,充电设备一定要在发射器覆盖的范围之内,就像连Wi-Fi跑远“信号”就不好。
同时,在充电过程中一旦人用手挡住红外线,充电就会停止。虽然可能是出于对人体的保护,但这就意味着——充电时不能玩手机呀!
当然,技术解决方案还在完善当中,据说他们已经在跟运营商沟通合作,计划把这项技术在商业环境中运用起来,预计第一个实例将在2018年6月完成。
总结:
正如苹果CEO库克所说,未来是无线的。脱离充电座的真·无线充电还有很多路要走,无线充电这股行业热潮势不可挡,我们也期待无线充电很快就会普及,想象一下,到时我们去到任何一个地方,必问的句式除了“你们这儿WiFi密码多少”外,是不是再多一句“你们这儿有无线充电设备吗”?而最大的问题是“这东西充电功率是多少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