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华博士解读英飞凌“与中国共赢”战略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刚刚过去的2015年,对英飞凌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可谓意义非凡。2015年3月,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出访德国,专程前往慕尼黑英飞凌总部,就两国在电动汽车、智能制造等领域进行战略合作的议题与英飞凌进行深入沟通,并对英飞凌在中国的贡献给予高度评价。7月,苏华博士被任命为英飞凌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兼执行董事,负责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整体业务运营和战略规划。整个2015财年,英飞凌中国的营收首次突破了13亿欧元,超过英飞凌全球营收的1/5。
图:英飞凌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兼执行董事苏华博士
自1995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英飞凌一直受益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新能源等领域的政策导向。饮水思源,为了回报中国市场,同时促进自身的发展,继续成为中国政府和本土企业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英飞凌制订了“与中国共赢”的战略。苏华博士向21ic介绍了这一战略的四大举措。
助力“中国制造2025”
英飞凌作为德国工业4.0的理事会初创成员参与制订相关规则和标准,同时也是工业4.0的践行者,自有工厂是世界上最尖端的晶圆制造自动化工厂,英飞凌有意愿并有实力助力“中国制造2025”规划。凭借可观的经济效益、准确的大数据分析、零缺陷生产和100%的产品可追溯性,英飞凌无锡的安全芯片后道智能制造项目成为中国制造先锋,被评为“2015无锡物联网十大应用案例”。
为助力“中国制造2025”,英飞凌提出了颇具创新性的商业模式。一方面,通过接待本土制造企业参观无锡的智能工厂,将成功的经验分享给本土制造企业,另一方面,与生产系统集成商合作,为本土制造企业提供咨询与实施服务,帮助本土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升级。
图:英飞凌创新的商业模式
帮助本土客户走向世界
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的统计数据显示,近十年来,中国的对外投资增速快于吸收外资,已经成为对外投资国。作为德国最大的半导体公司,英飞凌在全球各地,尤其是经济发达的欧美、日本和快速成长的亚太地区都设有运营网络。因此,在与中国客户的合作中,英飞凌不仅帮助客户在本土不断成长,也将积极利用自身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最佳实践经验,支持本土客户走出去,成长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跨国企业,实现共赢。
图:2005年–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额和外商直接投资总额
苏华博士表示:“在中国本土,英飞凌将提供给客户业内最先进的产品和技术,提高客户的全球竞争力。为帮助本土客户走向世界,英飞凌面向中国跨国公司,推出一整套服务项目,包括人力资源部门、采购部、运营部等全面涵盖公司价值链上的各个业务活动,与中国客户分享我们全球的最佳实践经验。”
持续关注和支持中国的新兴行业
在物联网平台和技术的支持下,许多行业都正向智能化升级,甚至脱胎换骨,新兴行业和机遇正不断涌现。而网络安全是新兴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凭借在汽车电子、功率半导体以及安全芯片的全球领导地位和技术,英飞凌将持续关注和支持新兴行业,为新兴行业的智能化、高能效和安全做出积极贡献,比如实现汽车智能化必不可少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雷达技术以及联网汽车的安全防护。
目前,英飞凌主要关注机器人、无人机、智能汽车、智能家居、智慧城市、可穿戴设备、充电桩以及各类电动车等领域的发展,为其提供安全可靠的解决方案。
以可穿戴设备为例,英飞凌和歌尔声学近日共同推出两款高分辨率、高集成度光学传感器。该光学芯片可满足可穿戴设备中的心率和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应用对于精准测量、体形小巧以及超低功耗的要求。该传感器解决方案可让耳机、健身腕带和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拥有一流性能。
面向智能汽车,英飞凌与科世达合作推出了基于摄像头且融合英飞凌专业技术的驾驶员辅助系统。这套新系统专为辅助驾驶员而设计,它能检测到驾驶员是否有打瞌睡迹象或注意力不集中。若遇此类迹象,汽车会快速准确地做出响应,如振动座椅或发出警告音。全新驾驶员辅助系统包含一套3D摄像系统,其核心部件是英飞凌Real3 3D图像传感器芯片,可以帮助减少交通事故,提升城市道路交通的安全性。
搭建本土生态圈
回顾2015年英飞凌各业务部门的营收,其中汽车电子超过23.5亿欧元,市场份额超过10%。随着汽车产量的增长以及半导体组件成本的日益增加,英飞凌汽车电子业务实现了20%的高增长。苏华博士指出,减少碳排放、更先进的安全需求和驾乘体验都将是汽车电子行业新的增长点。
在英飞凌最具优势的汽车电子领域,英飞凌早在2010年就已经开始搭建本土汽车电子生态圈了。与传统的商业模式不同,英飞凌成功的搭建了一个平台,使终端客户、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政府、协会、科协机构等都在同一个平台上自由地交流,互相分享新技术,共同推进研发的项目。
包括汽车电子在内,苏华博士表示,英飞凌还希望在更多行业通过搭建本土生态圈,继续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应对挑战,实现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