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的钓鱼法则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IBM曾是PC制造业的龙头老大,现在则明显朝向服务业务倾斜,昨天公布的数字显示,IBM第四季度收入增长为12%,2004财政年度总收入965亿美元,其中增长最快的是服务业务,虽然与大客户JP Mor gen的合同到期造成了一定的损失,服务业务的增长仍为10%,高于软件(增长7%)和硬件(增长4%)销售的收入增长。该公司的CFO预计,不包括出售PC部门给联想的收入,2005年度IBM的收入增长率也将达到7%,比华尔街的分析家们估计的6%略高一点。
一组比较数字更清晰地说明了问题,1991年,IBM的服务业务收入为130亿美元,大部分来自硬件维修,2002年前任CEO郭士纳离任时,该公司服务业务收入已经增长到363亿美元,2003年收入为426 亿美元,接近IBM总收入的一半。
IBM的服务业务既包括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的财务咨询,也包括为美国顾客维修飞利浦电视之类的小生意。在IT产品制造业利润随着生产的规模效应普遍摊薄的时代,IBM朝向服务业务转型也是经历了企业亏损的阵痛的之后,谋求新的市场空间,新的利润增长点的必然选择。上世纪九十年代,IBM本应有实力成为IT产业的统治者,但由于一系列的决策失误和经营管理上的官僚作风,这家公司的产品从个人电脑整机到OS/2操作系统均在市场上处于落后地位。固步自封式的企业文化和半军事化的管理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创造力,一位IBM的前雇员回忆说,1992年,他曾在CEO阿克尔斯视察北卡罗莱纳的工厂时被指派专门为他开电梯,以免耽误这位CEO的宝贵时间,生产硬盘的部门则因为一位公司副总裁15分钟的视察停工了两天,精心筹备接待事宜。
1993年财政年度,IBM的亏损高达80亿美元,雇员总数从八十年代中期的约40万人裁减到22万,直到非技术产业出身的郭士纳取代阿克尔斯成为CEO后局面才有了转机。郭士纳,这位IBM以前的顾客一直在嘲讽IT企业用不断的软硬件升级,敦促顾客不断花钱去解决商业流通中的信息技术问题的做法。于是IBM先后收购了Lotus和Tivoli两家软件技术公司,开始从硬到软(硬件制造为主到软件开发和服务为主)的嬗变,1996年,IBM率先成立网络事业部,以促进化繁为简的电子商务作为目标,此后在开发Java,XML (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语言和Linux技术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并将成果迅速应用于市场。
2002 年,新上任的CEO帕米萨诺一反常规地在以拥有大量化石收藏著称的纽约市“美国自然史博物馆”举行新闻会,帕米萨诺意在用此举证明,IBM绝不会如白垩纪的恐龙那样变成进博物馆的过气名词,“随需应变”(on demand)成为这个昔日PC巨人的口号,IBM的服务不仅遍及金融、能源、交通等各个领域,也包括为宝洁公司雇员处理保险单,为飞利浦电器在美国维修电视机、CD机等积少成多的细小业务。2002年收购全球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普华永道后,以这家事务所的3万名顾问和3万名雇员为班底,IBM组建了商务咨询部门,如今这个部门的收入占了IBM服务业务收入的百分之三十。
值得注意的还包括IBM的人才战略和在纯技术领域的巨大投入,他们拥有大约3000人的研发团队(其中包括5名诺贝尔奖获得者),每年投入大约50亿美元用于纯技术研究,仅在2003年在美国获批准的专利就多达3415项,位居全美各大公司之首,由IBM开发的成果包括Fortran语言,磁盘驱动器和数据加密标准。对于从事高科技的IT企业来说,技术领域的优势地位除了能够促进软硬件的开发和生产,也应该是提供高价值、高水准服务的保障。
总之,从IBM的业务转型可以看出,IT企业完全可以在服务市场大有可为,不仅仅局限于搭建局域网、维修服务器之类的业务,服务市场对于IT企业而言,是个潜力巨大的“池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