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融合趋势下,PXI测试生态的模块化优势将更为突出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在今年美国国家仪器(下文简称NI)举办的的PXI TAC活动上,跨界融合是一个被高频提及的词汇。不同行业之间,技术的相互融合和复用的现象变得越来越频繁,许多即成的经验和方法并不需要重复造轮子,只要拿来进行修饰即可使用。相应的,在很多成熟行业上的一些测试方案,稍微调整后可以跟着一同迁移来适用于新的行业的测试测量需求。而PXI平台,无疑是最适合当下这种跨界融合趋势特点的测试平台。用NI大中华区销售总监乔巍先生的一个趣味的表达叫做,“占了一个便宜”。PXI的模块化的架构使得它可以更灵活地在不同行业之间迁移,修改。同时软件生态的日益发展,生态伙伴的开枝散叶,也使得其更容易催生一些有益的反应。
近日,小编有幸参加了NI PXI TAC媒体见面会。NI自动化测试市场副总裁Luke Schreier、NI亚太区市场总监汤敏、NI大中华区销售总监乔巍以及NI大中华区市场经理刘旭阳都出席了此次会议,并对于PXI的相关情况,以及NI对于中国市场的策略进行了精彩地分享。
左至右:NI大中华区市场经理刘旭阳、NI自动化测试市场副总裁Luke Schreier、NI亚太区市场总监汤敏、NI大中华区销售总监乔巍
为什么PXI是最适合跨界融合浪潮的测试平台?
本文开头已经提到了跨界融合的趋势,而在这种趋势的演进中,新的技术创新不断涌现,测试系统的复杂度和要求也越来越高。PXI将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Luck先生认为一共有三点优势。首先,PXI在创建之初,就已经考虑到了技术变化的可能性,因此通过模块化的方式来进行构建,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去插入新的技术。通过不同的模块选择来应对不同的测试需求,可以延伸NI对于不同技术的见解。
第二点在于软件。Luck先生表示,虽然PXI是硬件平台,但是软件在其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比如AI这种复杂的应用,需要很多的算法来实现。基于PXI的软件定义特点,工程师可以专注于算法研究,将底层运算交给PXI系统。Luck先生强调的第三点在于PXI的广泛应用性。我们知道PXI是基于一套总线标准的测试平台,它可以适用于各种不同行业的测试系统的搭建。不同的领域可以互相借鉴,甚至互相学习其他领域的测试方法和测试技术,通过PXI平台的调接,可以把其他领域的方法结合到新的领域里面。
汤敏总监也补充道,对于我国目前的状况来看,大家很关心知识产权(IP),这是产业升级换代的核心,是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关键要素。PXI平台的自定义、模块化以及开放性,是工程师可以专注于算法和IP的开发上面,而不用过多关心底层的硬件。更重要的是它是可以复用,可以传承的。现在随着产业升级换代以及跨界融合,知识产权(IP)变成非常核心的东西,是更加值得投资的地方。所以,产业IP的复用,以及互相在不同领域之间怎样可以借鉴,这是PXI所在这块领域提供的非常重要的核心优势。
在PXI生态系统中,融合也变得更为自然
NI虽然是PXI技术的发明者,也是PXI TAC的主导者,但这个活动并不只是一个NI产品的曝光会,而是一个PXI产业联盟的盛会。据刘旭阳先生介绍,目前PXI产业联盟中已经有60多家运营商,现在市场上已经有了2000多种模块。PXI TAC不仅在于产品和技术,也希望带来行业共生,一个技术的成熟和发展不仅从技术的延续,更重要还是在行业里面的落地甚至扩展。
乔巍先生表示,PXI的开放生态系统里有不同的厂商进来做模块,通过各种各样的合作,可以让PXI整个产品供应满足将来技术融合的需求。通过跟客户的合作,甚至可以对将来的技术有个预测。PXI的产品开发真的很快,产品封装设计一下,在电源供电上考虑一下,就能把类似的功能很快迁移到PXI平台上,做成LabVIEW驱动,从而能够满足需要。
在合作形式方面,乔总提到目前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来自合作伙伴的PXI产品,通过NI的渠道进行销售。第二种是合作的模式,在某些领域生产贴牌的产品。第三是在中国本地寻找一些满足本地需求的厂商的模块,进行验证,将高品质的产品向有用户需求的客户进行推介。
汤敏总监也表示,在软件方面,NI有一个LabVIEW Tools Network平台,在这上面有很多合作伙伴把经过验证的补充型的工具放在上面,供全世界的用户使用。
据刘旭阳介绍,NI在中国将持续关注军工、航空航天、汽车和科研院所这四个市场方向。Luke Schreier先生表示,中国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市场,NI希望能够将不同的行业衔接,也要作为国内外技术交流的桥梁。一个月前,在美国NI Week上,我们就把中国中车的技术带到美国现场去,讲他们高铁电力监测的方案,这样的方案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有非常好的借鉴意义,这也是我们想做的事情,就是把中国市场连接到中国以外,让中国技术和力量在海外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