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的新平台战略和CPU产品战略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英特尔不再像以往那样强调CPU的时钟频率,而是把重心转向了平台化和多内核产品的新策略
3月份即将举办的最新一次“英特尔开发商论坛”(IDF)又会有什么新的重点?显然这家芯片巨头将会像以往一样展示其2005年的技术重心,而在这之中,平台战略和CPU产品从单核向双核的过渡将会格外引人注目。
就在不久前,英特尔依据平台化策略将各事业部进行了重组,成立了移 动事业部、数字家庭事业部和数字企业事业部,由这三个部门来领导公司在移 动计算、数字家庭和数字企业领域的平台发展工作。而这一重大调整也正显示了英特尔在“平台化策略”上的决心,正如英特尔总裁欧德宁所说,“当英特尔的CPU产品发展正在经历‘向右转’的时候,平台就是赋予处理器鲜明的‘个性’以出色的表现完成计算任务的重要条件。”伴随着2月份该公司双内核处理器初步投产工作的完成,英特尔“将产品重心由时钟频率‘向右转’到多内核的过渡过程也正在井然有序的进行中”。
平台化策略
2005年新年刚过,英特尔这家老牌芯片制造商即刻发布了由其中国研发团队开发的“英保通”平台管理技术,目标是简化网吧计算机网络的管理工作。让我们来看看它有哪些创新—自动通过网络安装操作系统和软件的“开箱即用”功能,鼠标键盘等硬件资产的远程监控功能,在网络中为客户机升级软件的功能,以及硬盘保护和系统恢复技术的应用,不得不令人疑惑,这还是一贯推崇“摩尔定律”的英特尔吗?
英特尔并不否认这一变化,但该公司副总裁兼台式机平台事业部总经理萧慕廉更愿意称之为“演变”,因为在他眼中,两年前“迅驰”技术的推出已经迈出了“平台化”的第一步。
从“迅驰”诞生伊始英特尔就强调它并非单纯代表处理器,而是一个包含了微处理器、芯片组、通信芯片、基本软件能力及支持工具的“平台”。打着“融合通信技术”的旗号,“迅驰”大获成功。目前市面上大多数Pentium M笔记本电脑都是采用整套的迅驰组件,而正是它,两年之内已为英特尔创造了50亿美元的收入,英特尔没有理由不将此经验发扬光大。
新一代“迅驰”已经在1月份揭开了它的面纱。这个代号为“Sonoma”的“移 动娱乐平台”又加上了增强的视频和音频特性作为其新的卖点,并集成了最新的移 动(on-the-go)娱乐解决方案;而在企业应用方面,英特尔还提升了这一新版本“迅驰”的安全性,例如通过硬件设备直接将病毒屏蔽掉。在年初的CES 2005展会上,英特尔的竞争对手AMD也透露了其新一代移 动处理器“Turion”的情况,并表示它已具备了与“迅驰”竞争的优秀性能,不过一些业内人士仍然认为,“缺少平台支持正是AMD的软肋”,“若缺少低功耗、高性能的主板支持,还是无法发挥Turion的全部实力”。英特尔显然希望通过对平台解决方案的重视把竞争提升到另一个层面—在广泛的计算平台中无缝集成用户的特性和应用。
而关键是如何实现无缝的集成?为了在这个层面继续保持领导地位,英特尔把目光放在了一些新技术的研发上,例如其最新的主动管理技术(iAMT)、代号为“Vanderpool”的虚拟技术以及代号为“LaGrande”的硬件安全技术。而针对“Vanderpool”,AMD也宣布将会推出一项名为“Pacifica”的类似方案。
欧德宁说,“这两项技术(虚拟技术和支持硬件安全技术)将在未来1年半内给个人计算机带来新的革命。”这并不夸张,但“平台化”也决非纸上谈兵这般轻松,跟以前只是单独生产某一个具体产品相比,现在还需要把技术、市场、硬件、软件都结合起来。而面对这样的挑战,英特尔看起来信心十足,它认为自己正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能做此事的公司之一”。
在这次IDF上,英特尔还将公布一种“I/O加速技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客户机向服务器应用软件传输数据的速度。据了解,英特尔将在2006年推出支持这一技术的服务器芯片和芯片组。事实上,I/O加速技术、虚拟技术和安全技术都是英特尔实施新平台战略的核心技术。
多内核箭在弦上
在将关注的重心更多的转向这些应用的同时,英特尔表示并不会放弃对性能的追逐。2004年10月中旬,英特尔宣布取消了其4GMHz台式机Pentium4芯片的计划,这是一个重要的信号!事实上,单纯提高时钟频率在技术上正面临越来越大的困难,不断提高主频的做法让芯片设计师很难圆满地解决功耗和散热问题。正如英特尔首席技术官基辛格所说,“没有芯片设计上的突破,PC芯片将变得像太阳表面一样火热。”
这一次,多任务、安全和多媒体应用被纳入到英特尔的研发重点中,与此对应的,除了“平台化”,2005年的另一个亮点就是“双内核”。双内核与多内核产品的设计是指在一个单独的处理器内部置入两个或多个完整的CPU内核,以实现多个操作的同时进行。英特尔在2月8日宣布它已完成双内核处理器的初步投产工作,并计划于今年第二季度为其处理器家族推出包括奔腾处理器至尊版在内的两款不同的双内核产品和支持双内核产品的芯片组,这意味着个人电脑将可以拥有两个或更多个“大脑”。
不过多内核处理器的出现同样会带来新的问题—为了充分利用处理器的多个内核,程序员不得不重新设计软件系统,而英特尔在2002年推出的超线程技术(HT)已经为此铺平了道路。这项技术能够使一枚处理器被识别为两枚逻辑处理器,英特尔表示,“至尊版将支持超线程技术,能够充分利用以前可能会被闲置的资源,更高效地并行处理四个软件线程。”目前微软的Windows XP系统和大多数Linux系统均提供了对英特尔超线程技术的支持,而那些没有针对超线程进行优化的软件系统则需要重新编写。
相应的,在服务器处理平台方面,英特尔计划在3个月内推出代号为“Potomac”和“Cranford”的多路至强处理器(MP)的服务器平台—这些平台都专为双内核而设计,并将采用支持双总线技术的专用于双内核处理器的芯片组,以更快地处理数据。今年晚些时候,英特尔还将提供数千款基于双内核至强处理器的试用评测系统,供最终用户和软件开发商进行评估。
市调机构Mercury Research的分析师Dean McCarron说,“10年后再回过头来看看,就会知道向双内核架构的转移将是新一代处理器架构时代的开端,以英特尔的市场占有率而言,此举势必影响至深。”其实应用多内核架构开发处理器的厂商早有人在,IBM和Sun在更早时候就推出了双内核芯片,而今年将会直接与英特尔在低端服务器和工作站市场争夺的AMD也在两个月前发布了首款双核CPU.同时,IBM、索尼、东芝合作3年的成果Cell芯片也即将在今年面市,该款多核心架构处理器不仅将应用在高清平面电视、新一代游戏机上,还将应用在电脑、工作站上。而这些都是英特尔必将面临的严峻挑战。
多家厂商同时关注多内核技术的现象也说明,在时钟频率渐渐“失宠”时,用多内核提升芯片性能将成为主流。正如英特尔台式机平台事业群副总裁Steve Smith所说,“双内核产品才只是开始,未来还有4核心、8核心产品,不排除在芯片上发展上百个核心的可能性,以符合企业服务器系统与超级计算机等运算的需求。”
伊藤副社长亲自点亮沪上霓虹灯,未来瑞萨在华拓展快马加鞭
2005年2月2日,世界著名半导体厂商瑞萨科技在上海举行了隆重的霓虹灯亮灯仪式。瑞萨科技公司董事兼副社长伊藤正义、瑞萨半导体管理(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小仓节生亲自出席了本次仪式,来自瑞萨众多领域的合作伙伴、各界媒体以及瑞萨科技员工参加了本次活动。在未来三年中,写有“RENESAS瑞萨”字样的巨型霓虹灯将闪耀在上海滩。
在亮灯仪式上,伊藤正义副社长表示,在外滩设立霓虹灯广告牌,其根本目的在于使更多的中国人认识瑞萨、了解瑞萨。作为世界半导体行业的顶级企业,瑞萨的目标是致力于以人为主的技术开发,在中国实现泛网时代。而这一理想的实现,是与所有人密切相关的,不仅仅包括产业链内的各级企业,也包括普通大众。
伊藤正义副社长以及瑞萨半导体管理(中国)公司的小仓节生董事长亲临亮灯仪式,足见瑞萨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事实上,随着2004年7月瑞萨半导体管理(中国)有限公司的成立,中国在瑞萨科技的整体版图中的地位变得越发重要。2004年度(2004年4月至2005年3月)瑞萨科技的整体销售额已达到1000亿日元。在2007年,瑞萨的销售额预计将会达到3000亿日元。在2005年,瑞萨将进一步提高在华的销售、研发、生产以及服务能力,以加速在华的业务拓展。在新的一年,瑞萨将进一步完善销售体制,强化公司的服务能力,并增加高端MCU的设计,以加速公司的本地化进程